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

黄鸟无声叶满枝,闲吟想到洛城时。

惜逢金谷三春尽,恨拜铜楼一月迟。

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

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黄鸟在枝头悄然无声,我悠闲地吟诗想起了洛阳的日子。
惋惜在金谷园的春天已过,遗憾在铜楼的月色下相见晚了一步。
诗的意境忽然来临让我心满意足,醉乡中悄悄离去又与谁能相约。
东都洛阳将增添一位狂放的宾客,先让酒杯和风月知道我的到来。

注释

黄鸟:指一种黄色的小鸟,常用于诗词中象征春天或宁静。
洛城:即洛阳,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
金谷:金谷园,古代名胜,此处代指繁华的场所。
铜楼:古代的豪华建筑,此处可能指朋友的居所。
诗境:作诗时的灵感或意境。
醉乡:借酒消愁或沉醉于酒的世界。
东都:指洛阳,相对于西京长安而言。
狂宾客:形容行为狂放不羁的客人。
壶觞:酒器,代指饮酒之事。
风月:自然景色,尤其是月夜美景,也常用来指代风流韵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达东都(洛阳)之前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首句"黄鸟无声叶满枝"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春日景象,黄莺不鸣叫,但树叶已然繁茂,这是诗人内心平和、期待的心境写照。

接着"闲吟想到洛城时"表达了诗人即将到达洛阳城的喜悦与期待之情。"惜逢金谷三春尽,恨拜铜楼一月迟"则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珍惜和对未能如期相见的遗憾,这里的“金谷”、“铜楼”很可能是指某些特定地点或情境。

诗中的"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显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信,以及在饮酒中寻求解脱,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不确定,但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最后两句"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则是诗人以一种自豪而又不羁的态度,宣告自己的到来,同时也是一种对友人的邀约,希望能够与之共饮共乐,共同体验那份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尝酒听歌招客

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

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

世上贪忙不觉苦,人间除醉即须愁。

不知此事君知否,君若知时从我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尝黄醅新酎忆微之

世间好物黄醅酒,天下闲人白侍郎。

爱向卯时谋洽乐,亦曾酉日放粗狂。

醉来枕曲贫如富,身后堆金有若亡。

元九计程殊未到,瓮头一盏共谁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思往喜今

忆除司马向江州,及此凡经十五秋。

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

谪居终带乡关思,领郡犹分邦国忧。

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故衫

闇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