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舟感怀(其四)

漫道扶馀拥仲坚,海滨邹鲁日中天。

潮州谪宦能驱鳄,汐社遗民有拜鹃。

千圣降灵留命脉,九州同气拒腥膻。

辽东皂帽聊城矢,一节徘徊愧昔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台舟感怀(其四)》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漫道扶馀拥仲坚,海滨邹鲁日中天”以“扶馀拥仲坚”的典故开篇,暗喻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同时将“海滨邹鲁”与“日中天”并提,既赞美了古代文化的繁荣,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文化地位的自豪。

颔联“潮州谪宦能驱鳄,汐社遗民有拜鹃”则转向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潮州谪宦能驱鳄”这一典故,赞扬了官员为民除害的勇气和智慧;“汐社遗民有拜鹃”则可能指代了对先贤或英雄的追思与敬仰,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颈联“千圣降灵留命脉,九州同气拒腥膻”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历史传承与民族团结的重视,以及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侮的决心。“千圣降灵留命脉”强调了历史人物对民族精神的贡献,“九州同气拒腥膻”则体现了对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捍卫。

尾联“辽东皂帽聊城矢,一节徘徊愧昔贤”以辽东的皂帽和聊城的箭矢为象征,回顾历史上的英勇事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前贤那样勇敢担当的自省与愧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责任的反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游厦门南普陀(其一)

一自□田隐不偕,板舆追念独伤怀。

见佳泉石惟思哭,遇好溪山便欲埋。

已誓首邱成羽化,尚惭面壁学心斋。

炎荒风景还如梦,两道清湍百尺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新正漫成

纸鸢筝与卖饧箫,新岁儿童气已骄。

阴一日还晴一日,醉连朝更睡连朝。

春来渐欲生红土,雪后犹思上黑窑。

领略宣南閒况味,光阴何患不能销。

难得新正是嫩晴,嬉游士女说承平。

书因忙极车中读,诗为閒多枕上成。

阅世僧枯忘夏腊,谈天客老恋春明。

五陵年少三河侠,相见都能识姓名。

形式: 古风

初秋作

旗亭说梦一衰翁,说梦谁知在梦中。

才替荷花作生日,又看梧叶落秋风。

骚从览揆庚寅始,诗自编年甲子终。

还共少年贪把臂,真成临老入花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石塔屿

峋嶙沧海岛,石塔斗飞泉。

云湿人犹在,树欹鸟共仙。

平郊迷极目,远水欲浮天。

潦倒高歌后,名山是夙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