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念奴娇.月夕登绘幅堂,与筼房各赋一解

雁横迥碧,渐烟收极浦,渔唱催晚。

临水楼台乘醉倚,云引吟情闲远。

露脚飞凉,山眉锁暝,玉宇冰奁满。

平波不动,桂华底印清浅。

应是琼斧修成,铅霜捣就,舞霓裳曲遍。

窈窕西窗谁弄影,红冷芙蓉深苑。

赋雪词工,留云歌断,偏惹文箫怨。

人归鹤唳,翠帘十二空卷。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大雁横越碧空,烟雾逐渐消散,渔歌催促着夜晚的到来。
我醉倚在临水的楼台上,思绪随着白云飘向远方。
露珠带来清凉,山色在暮色中显得幽深,月光如冰镜般洒满大地。
湖面平静无波,桂花的倒影清晰可见。
想必是仙女用琼瑶打造的仙境,月亮和霜华交织,舞动着霓裳羽衣的旋律。
西窗下,谁在独自玩弄光影,红艳的芙蓉花在深院中显得冷寂。
精巧的雪词,悠扬的云歌,却引起文人的哀怨。
夜深人静,只有鹤鸣声回荡,十二卷翠帘空卷无痕。

注释

雁:大雁。
迥:遥远。
碧:青绿色。
烟:雾气。
浦:水边。
渔唱:渔夫的歌声。
吟情:诗人的感情。
闲远:悠闲深远。
露脚:露珠。
冰奁:冰晶般的镜子。
桂华:桂花的月光。
清浅:清澈浅淡。
琼斧:仙人的玉斧。
铅霜:比喻月亮和霜华。
窈窕:幽深。
芙蓉:荷花。
文箫:文人的箫声。
怨:哀怨。
鹤唳:鹤的叫声。
翠帘:绿色的帘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开篇“雁横迥碧”即勾勒出一派清冷之景,雁队穿云而过,其线条仿佛在碧空中自由延伸。接着,“渐烟收极浦”则表现了水边烟雾渐渐散去,水天相接的意境。

“渔唱催晚”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一种淡淡的忧伤,渔人之歌似乎在提醒着夜幕即将降临。而“临水楼台乘醉倚”则是诗人自处的情景,借着酒意在水边的楼台上放松身心。

“云引吟情闲远”中,“云引”二字勾勒出一幅飘逸的画面,而“吟情闲远”则显示了诗人心境之淡定与悠长。下文“露脚飞凉,山眉锁暝”写出了秋夜的清冷,山间的幽深。

“玉宇冰奁满”则用“玉宇”比喻天空,用“冰奁”形容月光的清澈和坚硬。接着,“平波不动,桂华底印清浅”写出了湖水如镜,桂花倒映其中,水面上的桂花影像清晰可见。

“应是琼斧修成,铅霜捣就,舞霓裳曲遍”中,“应是琼斧修成”暗示了天工的巧夺,更显自然之美。后两句则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形容月光在夜空中流动、跳跃,如同舞蹈一般。

“窈窕西窗谁弄影”写出诗人对月下幽静处境的好奇与探究,而“红冷芙蓉深苑”则是一幅秋花之美,色彩虽然已不如春夏,但在夜的笼罩中仍显得格外幽雅。

“赋雪词工,留云歌断,偏惹文箫怨”三句中,“赋雪词工”可见诗人对雪景之美有深刻感悟;“留云歌断”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留存,但又感到难以长久;“偏惹文箫怨”则是诗人内心的不满和遗憾,似乎在责怪自己的笔力不足以完全捕捉到眼前之景。

最后,“人归鹤唳,翠帘十二空卷”中,“人归鹤唳”描绘出夜深人静时的境象,而“翠帘十二空卷”则是对室内环境的一种描写,窗帘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如同画卷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3)

张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恋绣衾

屏绡裛润惹篆烟。小窗闲、人泥昼眠。

正雪暖、荼架,奈愁春、尘锁雁弦。

杨花做了香云梦,化池萍、犹泛翠钿。

自不怨、东风老,怨东风、轻信杜鹃。

形式: 词牌: 恋绣衾 押[先]韵

惜花春起早

琐窗明。

形式: 押[庚]韵

清平乐

凤楼人独。飞尽罗心烛。梦绕屏山三十六。

依约水西云北。晓奁懒试脂铅。一緺鸾髻微偏。

留得宿妆眉在,要教知道孤眠。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谒金门

春梦怯。人静玉闺平帖。睡起眉心端正帖。

绰枝双杏叶。重整金泥蹀躞。红皱石榴裙褶。

款步花阴寻蛱蝶。玉纤和粉捻。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