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滦人薪巨松,童山八百里。
世无奚超勇,惆怅渡易水。
此诗描绘了一种雄浑壮阔的山林景象,"滦人薪巨松"表现了人物在高大如巨松般的树木旁砍柴的情形,"童山八百里"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片连绵不断的山峦。然而诗人的心中并未洋溢着对这壮丽景色的赞叹,反而是"惆怅渡易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在这里,"世无奚超勇"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英雄人物不再出现的一种感慨。奚超,历史上的名将,以勇猛著称,但现在却是“世无”,表明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过去英杰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英雄时代的渴望。同时,这种山水之间的情感流露,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情随事迁”的艺术特点。
不详
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草食押不芦,虽死元不死。
未见涤肠人,先闻弃箦子。
羯尾大如斛,坚车载不起。
此以不掉灭,彼以不掉死。
婴啼闻木枝,羝乳见茅茹。
何如百年身,反尔无根据。
海青羽中虎,燕燕能制之。
小隙沈大舟,关尹不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