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上星,眼中睛。星无悟人之意,睛无瞩物之情。
以理而会,自诚而明,究竟何曾有道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冲所作的《出山相》,以天上的星星和人的眼睛为比喻,探讨了宇宙与人心的关系以及对真理的认识。诗人指出,星星虽然璀璨,但并无意识或情感;眼睛虽然能聚焦事物,却不能直接领悟道义。真正的理解和洞察("以理而会,自诚而明")并非来自外在的观察,而是内心的真诚与智慧。最后,诗人强调,无论怎样追寻,"究竟何曾有道成",即真正的道并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个人内在的觉悟和修行。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心性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不详
一切音声相,是人听以耳。
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听。
非特以眼听,六根互为用。
当其互用时,根境不相杂。
譬如帝珠网,交光相融摄。
即此融摄相,各各住自位。
以此三昧力,普施于一切。
俾不离声色,透出声色海。
眼处若闻声,耳处得解脱。
共證十方空,同名观自在。
我作如是赞,定招妄语罪。
既招妄语罪,画者亦是妄。
画者既是妄,此相非真实。
于非真实处,此相常现前。
应作如是观,是真法供养。
杨子江心,波涛鼎沸。一苇可航,如履平地。
盖亦暂时之游戏,岂足以尽此老十万里西来之本意。
无位真人赤骨律,面门出入有谁知。
太虚元与渠同寿,庚申凭君子细推。
到与不到,一得一失。不是砒霜,便是石蜜。
舌端无眼如何吃,侍者刚要询端的。
莫怪同坑无异土,闪电未收轰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