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林一首

屏迹敷浅原,注目香炉峰。

饱闻送客溪,鼎新古梵宫。

缅怀结社人,岂止避俗翁。

一念薰戒香,千年仰玄踪。

蜂房始义熙,凤历当元丰。

果有大士出,一与遗言同。

堂堂照觉师,赫赫襄敏公。

彻彼毗尼藏,揭我临济宗。

元曰立成佛,坡曰僧中龙。

少林来于西,双林振以东。

冥数其理暗,野烧中宵红。

天遣真道人,夜役众鬼工。

幻出翚飞檐,化成雷吼钟。

神运俨若初,佛法岂有终。

余生慕真乘,愿力愧祖风。

再窥拈花座,骇叹折草功。

请续香山堂,老此平台中。

白抚生池莲,青友夹涧松。

永劫不出门,寂照涵虚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佛教和禅宗的作品,充满了对佛法深邃理念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宗教活动的情境,将个人的心灵寄托于大自在天地之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心路历程。

开篇“屏迹敷浅原,注目香炉峰”两句,以山川之美描绘出一片静谧的宗教修行环境。香炉峰隐喻着心中的净土与崇高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通过“饱闻送客溪,鼎新古梵宫”表达了对往昔名僧事迹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紧接着,“缅怀结社人,岂止避俗翁”两句,则揭示出诗人对于那些曾在宗教团体中修行、超脱世俗的人物的深切怀念,并不仅限于此。他们并非只是避世者,而是有着更高追求之士。

“一念薰戒香,千年仰玄踪”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奥义的追寻与崇敬。一念之间便能领悟到历代祖师的深远智慧和精神遗踪,这种境界是非常令人赞叹的。

接下来的“蜂房始义熙,凤历当元丰”两句,通过对历史时期的点滴提及,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在不同朝代中发展变化的认识。其中,“蜂房”、“凤历”都是古代年号的别称,分别指的是唐玄宗时期和宋神宗时期,而“义熙”、“元丰”则是南北朝及宋朝的年号,这些时间节点上的提及其实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果有大士出,一与遗言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佛法传统的高僧之赞美。他们不仅是佛法的守护者,更是其精神传承的人物典范。

随后,“堂堂照觉师,赫赫襄敏公”两句,则直接称颂了历史上的两位著名禅师——“照觉师”和“襄敏公”。他们不仅在佛法上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将这些理解传达给后人。

紧接着,“彻彼毗尼藏,揭我临济宗”则明确指出了诗人对于某一宗派的认同。其中“毗尼藏”是佛教律学的总称,而“临济宗”则是中国禅宗五大宗派之一,这表明了诗人的信仰归属。

“元曰立成佛,坡曰僧中龙”两句,则通过对两位高僧的点评,揭示出他们在佛法上的卓越地位。这些点评既是对他们智慧和修为的认可,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真谛的深刻理解。

“少林来于西,双林振以东”两句,则提及了中国佛教历史上两个著名的道场——少林寺与双林寺。少林寺位于嵩山,是中国武术之源,也是禅宗的一个重要发祥地;而双林寺则是南朝时期的一个知名寺院。这两句诗强调了这些道场在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冥数其理暗,野烧中宵红”两句,则通过对夜晚灯火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光明的心境。这种描述既富有诗意,也深刻揭示了佛教对于心灵解脱的追求。

“天遣真道人,夜役众鬼工”则是对那些在黑暗中仍旧坚守正道之人的赞颂。在这里,“真道人”指的是那些真正修行佛法的人,而“夜役众鬼工”则象征着他们在黑暗中与内心的邪恶斗争。

“幻出翚飞檐,化成雷吼钟”两句,则通过对神奇境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自然的、以佛法为依托的心灵体验。这种描述既充满了诗意,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佛教神秘力量的信仰。

“神运俨若初,佛法岂有终”两句,则揭示出一种对于佛法永恒不变的信念。在这里,“神运俨若初”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心境,而“佛法岂有终”则是对佛教真理不朽的肯定。

随后的“余生慕真乘,愿力愧祖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完全达到佛法所指向的高峰而感到遗憾,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追求和向往。这里的“真乘”指的是真正的佛法修持之道。

最后,“再窥拈花座,骇叹折草功”两句,则是对历史上那些伟大禅师的一种缅怀和赞美。在这里,“拈花座”、“折草功”都是禅宗公案中的典故,象征着禅师的智慧与修为。

“请续香山堂,老此平台中”则是诗人对于佛法传承的一种请求。希望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继续保持和传递下去佛教的香火,即佛法的精神。

“白抚生池莲,青友夹涧松”两句,则以莲花与松树作为象征,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与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这也是对佛教中出家人清净心行的一种隐喻。

“永劫不出门,寂照涵虚空”则是整首诗的一个总结。诗人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自己能够永远留在这片宁静的宗教空间中,始终保持内心的清净与明澈,不再被世间的纷扰所困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环境、历史人物、典故故事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深邃理念的理解与赞美,以及个人对于精神解脱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205)

王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四羊图一首

三百维群世不见,乃以四羊为一图。

人言此图出韦偃,不知韦偃有意无。

岩岩参天一古木,下有轻荑满郊绿。

雪髯隐约黑晕中,沙肋微茫笔端足。

昔闻韦侯画马工,杜陵长歌歌古松。

孰知画羊更如此,世间绝艺谁能穷。

蕲春太守好事者,珍藏有此希世画。

嗟予得见双眼明,此一转语久难下。

三羊游戏芳草茵,一羊辄登枯树根。

安得添我作牧人,为公鞭此一败群。

形式: 古风

题严陵钓台一首

西都庸庸生祸胎,东都切切绳公台。

平生故人苦畏辱,坐定白云那肯来。

沉几深略满帝腹,且憩先生一双足。

使知天上麒麟儿,不似犬羊甘豢畜。

渭滨老叟不自持,为人人以鹰名之。

岂识桐江一竿竹,依旧秋风鱼正肥。

古来贤者亦避世,往往适逢天地闭。

得如建武亦不恶,又值首阳难降志。

山木阴阴江面寒,此天别在壶中宽。

几曾流出桃花去,宝气自骇人间观。

当时不愿世知己,称到于今却如此。

塞马得失天好还,千驷齐侯不穷理。

形式: 古风

题金山庙一首

事业生扶汉,英灵死芘吴。

明知盖世烈,正速阖门诛。

日月夷黄道,乾坤衍赤符。

空令百世下,叹息用心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六言一首

秋色染成碧水,夜凉瘦落青山。

树头宿鸟归尽,天外行人未还。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