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二陕重过一纪强,麻衣已变椹袍光。
数宵黄閤延三字,几处青楼认五郎。
顾我岂能誇舌在,逢君宁复叹唇亡。
大龙头丧同伤处,吏隐亭攲郑谷傍。
这首宋诗是魏野对友人孙舍人重游陕西之地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句“二陕重过一纪强”描绘了孙舍人时隔多年再次经过陕西的情景,一个“强”字暗示了岁月流转之快,十年光阴已逝。次句“麻衣已变椹袍光”通过衣物的变化,形象地展示了人物身份的变迁,麻衣换成华丽的椹袍,暗指孙舍人地位的提升。
第三句“数宵黄閤延三字”,“黄閤”代指朝廷,暗示孙舍人在朝廷中受到重视,而“延三字”则可能是指接见或赐予封号,表达了对孙舍人仕途得意的赞赏。第四句“几处青楼认五郎”中的“五郎”可能是孙舍人的别称,他在青楼旧地被人认出,反映出昔日风流生活的痕迹。
第五、六句“顾我岂能誇舌在,逢君宁复叹唇亡”则是诗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无法像孙舍人那样在官场得意,但也无须感叹失去权势,流露出淡泊名利的态度。最后一句“大龙头丧同伤处,吏隐亭攲郑谷傍”,“大龙头丧”暗指国家或朝廷的重大变故,诗人与孙舍人都为此感到哀伤;“吏隐亭攲郑谷傍”则以景结情,描述了吏隐亭的孤寂,寓含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友人重游陕下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仕途成就的羡慕和对自己淡泊态度的坚守。
不详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朝客惠诗牌,山人愧不才。
旱田春雨足,暗室夜光来。
灯下吟三复,琴中鼓数回。
性愚非赐也,微旨尚难猜。
还如裴度镇河东,百万军民畏爱中。
钟鼓久喧刁斗静,旌幢一指雁门空。
潇湘故友参时务,燕赵佳人接土风。
密地再归知不出,莫将竹马约童蒙。
喜得华亭鹤,看承过所宜。
防饥先种稻,忧病预钻龟。
易惬眠云意,难酬卧锦诗。
不缘过郡谢,步步在相随。
深严相府绝纤埃,宴会寻常召不才。
孙閤有歌凝翠黛,召棠无讼锁青苔。
凤池即看三回入,蜗舍曾蒙数度来。
仍赐雅章惭继和,朱门将献又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