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溪梅令

一重春水一重扉。思依依。好在东风庭院、见梅妃。

绿苔生卧衣。陇头人去是耶非。梦稀微。

梦到和烟和月、小疏篱。翠禽三两飞。

形式: 词牌: 鬲溪梅令

鉴赏

这首《鬲溪梅令》由清代诗人刘嗣绾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水与庭院交织的美丽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首句“一重春水一重扉”以“春水”与“扉”相对,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静谧,仿佛春水轻轻拍打着门扉,带出了一种温柔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下来,“思依依”直接点明了主题——深深的思念,这种情感如同缠绕在心头的细丝,难以割舍。

“好在东风庭院、见梅妃”一句,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春风轻拂,庭院中梅花盛开,仿佛梅妃在此,与之相映成趣。这里的“梅妃”不仅指梅花,也暗喻着远方的爱人或思念之人,通过梅花的形象寄托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绿苔生卧衣”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份思念的深沉与时间的流逝。绿苔悄悄生长,覆盖在衣物之上,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等待的漫长。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等待的煎熬。

“陇头人去是耶非”一句,将思绪拉向远方,陇头之人是否还在,是否还在思念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期待。这种对远方之人的牵挂,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与复杂。

“梦稀微。梦到和烟和月、小疏篱。翠禽三两飞。”最后几句,通过梦境的描绘,将情感推向高潮。梦中的景象与现实交织,烟雾缭绕,月光洒落,小篱笆旁,翠鸟三两飞翔,既美好又略带凄凉。这样的梦境,既是心灵的慰藉,也是对现实无法触及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幕幕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深思念与对远方之人的牵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

刘嗣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

万绿平畦堆罢亚,门前看饮吴牛。

烟横雨直不曾休。水田凉处,人影澹于鸥。

泉韵泠泠高枕好,当时我记清游。

思量多半恨扁舟。五湖归梦,飞破稻香秋。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一萼红.蔡浣霞《湖楼烟雨图卷》

倚楼窗。甚迢迢波影,绿到旧湖乡。

界白成烟,飘青作雨,抵他半幅潇湘。

知耐了、多番吟眺,只留双、冷眼付鸳鸯。

十二真珠,捲来天际,应怕思量。

我亦梦魂飞去,便山腰水尾,都是回肠。

鹭顶千丝,鸥心一点,等闲逗起凄凉。

拟准备、风前蓑笠,问故人、几个在渔庄。

空对桃花潭色,忆著汪郎。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翠楼吟.胡城东六安舟次得绝句四章,风格清绝,友人为写其意,余赋此词

雁外云浓,鸦边墨淡,秋光横抹林表。

长淮来短艇,消受得、白蘋风饱。共谁吟眺。

只一两三家,水回烟绕。柴门悄。

打鱼人去,钓丝空袅。谁料。

画里相寻,有荒汀断岸,写侬行藁。

旧游浑不是,早放鸭、船都归了。夕阳多少。

便红煞离亭,不成霜晓。伤怀抱。

凭君细看,鬓先君老。

形式: 词牌: 翠楼吟

百字令

旗亭烛短,向清尊照破、离愁千叠。

泥样心肠收拾尽,苦为闲云相忆。

柳絮谁家,桃花无主,不似春时节。

篆灰易冷,玉钗一夜敲折。

当日扇角题名,图中写艳,抵死禁离别。

应有东风知我恨,吹得鬓丝成雪。

堤月寻歌,桥霜约梦,沟水空消息。

钿筝何许,雁行三两难觅。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