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近瞿唐急,沙从鱼腹横。
千秋应有恨,八阵竟难平。
望断青烟晚,愁边白鸟明。
身微定何补,且复老躬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萧瑟、战事连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造成的长久哀伤和个人微薄力量感的深刻体会。
"江近瞿唐急,沙从鱼腹横。"两句通过对河流与沙岸的描写,展示了一种紧迫和危险的情景,似乎预示着一场战争即将到来或者正在进行之中。"瞿唐"一词通常用以形容江水的急促,这里可能指的是战事频仍的边塞;"沙从鱼腹横"则让人联想到河岸上的沙土被战船所穿越,显示出战争带来的动荡。
"千秋应有恨,八阵竟难平。"这里的"千秋"指的是长久的岁月,而"应有恨"则表达了对过去战乱造成的哀伤和遗憾之情;"八阵"在古代战争中是常见的战术布局,这里的"竟难平"意味着即使是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宁。
"望断青烟晚,愁边白鸟明。"诗人在黄昏时分眺望远方,只能看到断续的炊烟,这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萧瑟,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思念;而"愁边白鸟明"则是对这份哀愁的进一步渲染,白鸟在这里象征着孤独与寂寞。
"身微定何补,且复老躬耕。"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力量微薄的无奈感,以及面对战乱只能选择隐退、继续农耕生活的无力感。"身微"指的是个人的力量渺小;"定何补"则是在询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人还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而"且复老躬耕"则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无奈接受,也可能隐含着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争景象的生动描绘,以及对个人的微薄力量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个人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复杂情感。
不详
天心应喜一阳来,万里寒阴晓自开。
消息早传从嶰竹,发生先合到江梅。
遥瞻双阙呈云瑞,正想三宫舞寿杯。
草木微情共时节,思亲南望独徘徊。
一雨秋能好,连宵月迥明。
百年今夕话,万里去年情。
水满天相荡,山空人独行。
蝉声发奇思,携酒未须倾。
巴蜀劳肤使,溪山隔岁华。
一身知许国,万里岂忘家。
腊雪装归辔,春风阅禁花。
君王定前席,不必赋长沙。
郡县仍荒政,朝廷念远方。
向来传诏札,不独戒戎羌。
帝德乾坤大,天聪日月光。
边防须至计,社稷倚安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