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
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
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
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和心灵修养的追求。开篇“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表明诗人不必过分询问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而是要在晴朗的高楼上独自享受那份静谧与宁静的时光。
紧接着,“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则透露出诗人曾经居住在一个叫做沧海寺的地方长达六年之久,并且有一次和名为“白莲”的池塘告别。这里的数字“六年”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沉淀,而“一别”则暗示了对于过去某种生活或情感的割舍。
下两句“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显示诗人在文学上有所造诣,并且在禅修上也得到了高僧的指导。这里的“名匠”指的是擅长文学或书法之道的人,而“祖师”则是佛教中的尊称,代表着精神上的导师。
最后两句“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真实自性的探索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冥想(或禅修)来寻找自己的本性,而在清净的状态下,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这里“扬眉”可能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自信与从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禅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莫问衰残质,流光速可悲。
寸心修未了,长命欲何为。
坐卧身多倦,经行骨渐疲。
分明说此苦,珍重竺乾师。
莫问野腾腾,劳形已不能。
慇勤无上士,珍重有名僧。
坐觉心心默,行思步步冰。
终归石房里,一点夜深灯。
嵩峰有客远相寻,尘满麻衣袖苦吟。
花尽草长方闭户,道孤身老正伤心。
红堆落日云千仞,碧撼凉风竹一林。
惆怅雅声消歇去,喜君聊此暂披襟。
旧溪千万竿,风雨夜珊珊。
白首来江国,黄金买岁寒。
乍移伤粉节,终绕著朱栏。
会得承春力,新抽锦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