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其十三)

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

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

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

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无需问起我对山林的兴趣,在晴朗的日子我独自倚靠在高楼时。
在沧海寺度过了六年的时光,自从上次告别后再也没去过那白莲池畔。
早年有幸遇到文坛大家,也曾亲见过禅宗的祖师。
深入探寻真理与本性,从清澈的眼神中辨认出真正的醒悟。

注释

莫问:不必询问。
多山兴:对山林的喜爱或兴趣。
晴楼:晴朗时的高楼。
独凭:独自倚靠。
六年:一段长时间,这里是六年。
沧海寺:寺庙名,代指修行之地。
一别:一次离别。
白莲池:以白莲花闻名的池塘,象征清静之地。
句早:早年,年轻时候。
逢:遇到。
名匠:有名的大师,这里可能指文学或艺术大师。
禅:禅宗。
祖师:创始者或早期的重要导师。
冥搜:深入探索,苦苦追寻。
真性:真实的本性,本质。
清外:清澈的外表,也可理解为超脱尘世的气质。
扬眉:抬眉,这里比喻显露出的真正觉悟或理解。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和心灵修养的追求。开篇“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表明诗人不必过分询问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而是要在晴朗的高楼上独自享受那份静谧与宁静的时光。

紧接着,“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则透露出诗人曾经居住在一个叫做沧海寺的地方长达六年之久,并且有一次和名为“白莲”的池塘告别。这里的数字“六年”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沉淀,而“一别”则暗示了对于过去某种生活或情感的割舍。

下两句“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显示诗人在文学上有所造诣,并且在禅修上也得到了高僧的指导。这里的“名匠”指的是擅长文学或书法之道的人,而“祖师”则是佛教中的尊称,代表着精神上的导师。

最后两句“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真实自性的探索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冥想(或禅修)来寻找自己的本性,而在清净的状态下,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这里“扬眉”可能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自信与从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禅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其十四)

莫问衰残质,流光速可悲。

寸心修未了,长命欲何为。

坐卧身多倦,经行骨渐疲。

分明说此苦,珍重竺乾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其十五)

莫问野腾腾,劳形已不能。

慇勤无上士,珍重有名僧。

坐觉心心默,行思步步冰。

终归石房里,一点夜深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渚宫谢杨秀才自嵩山相访

嵩峰有客远相寻,尘满麻衣袖苦吟。

花尽草长方闭户,道孤身老正伤心。

红堆落日云千仞,碧撼凉风竹一林。

惆怅雅声消歇去,喜君聊此暂披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移竹

旧溪千万竿,风雨夜珊珊。

白首来江国,黄金买岁寒。

乍移伤粉节,终绕著朱栏。

会得承春力,新抽锦箨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