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秋胡行》,以寓言和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世态炎凉、贤愚不辨的感慨。诗中以鸾鸟与鸱鸟的对比,暗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批评了那些不知颜渊之贤而妄自尊大的人。诗人感慨自己如尼父般被误解,但仍坚守正道,认为人心中的愤闷只能自我排解,智者能洞察事物本质。
“人心中,愤闷徒苦悲”揭示了内心的苦闷,“智见万里水,清终见底”强调智慧的力量和洞察力。“高高山上台,彼居者何谁”则描绘了一个看似高高在上的位置,但实际居者不明。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厥状蜿蜒,伺人意欲牵缠”,批评了那些曲意逢迎的人。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被人误解,仍要坚信“我命在天”,并坚称直道难以容于世,暗示了时代的艰难。他以周公和伯奇的典故,表达对无辜受谤者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嫉妒和谗言的危害。最后,诗人以孤松被摧残和流水东西流的自然现象,寄寓了对公正和永恒的追求,以及对世间不公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饱满,体现了李梦阳鲜明的道德立场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