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哀十首(其五)

春暮花残月色昏,逝随流水恨还吞。

听鸾不见窗前影,跨凤空飞夜半魂。

万里稀音愁客路,五云声动喜天阍。

个中悽怆无人问,春暮花残月色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花凋月暗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春暮花残月色昏”,以“春暮”点明时节,“花残”暗示花朵凋零,“月色昏”渲染出一种昏暗、沉寂的氛围,营造出一幅春末花落月暗的画面,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

接下来的“逝随流水恨还吞”,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流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哀伤。“恨还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内心的痛苦与遗憾化为无法言说的深沉之感。

“听鸾不见窗前影,跨凤空飞夜半魂”,这两句运用了典故,鸾鸟与凤凰分别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理想。诗人通过“听鸾不见”与“跨凤空飞”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可得的失落与遗憾,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与爱情的向往。

“万里稀音愁客路,五云声动喜天阍”,这两句转而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远方的旅途上,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忧愁。然而,在这孤独与忧愁之中,诗人又渴望着远方的希望与安慰,仿佛在五彩祥云的指引下,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归宿。

最后,“个中悽怆无人问,春暮花残月色昏”,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在这份凄凉与哀伤中,无人能理解或共情的孤独感。全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中美好消逝与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75)

李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花哀十首(其六)

秋香月薄夜凄清,风冷花寒甚苦情。

夫妇到头谁不愿,乾坤何事误长生。

缉麻本分依中馈,寄信平安问两京。

太息绿窗人不在,秋香月薄夜凄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花哀十首(其七)

草头秋露婺星寒,泪洒西风鼻亦酸。

结发只期同享福,仰夫争奈未为官。

布裙蔽体破还补,藜饭餐时贫亦安。

独倚楼前如一梦,草头秋露婺星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花哀十首(其八)

隙外光阴落木悲,秋光花色月离离。

菱花影里青鸾失,纨扇风前旧手遗。

琴韵已非成好合,砧声只是忆空帷。

天公实不如人意,隙外光阴落木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花哀十首(其九)

仙草离离事可悲,家风还许后人知。

一杯合卺今成梦,百岁同缘已了期。

麟角岂云无可煮,鸾音只恐与前移。

眼中一点庄生泪,仙草离离事可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