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大方厓禅老

吟得诗成写贝多,维摩问讯意如何?

贪看案上《传灯录》,不管门前奏凯歌。

寸寸娑罗低作树,累累窣堵乱成波。

黄花翠竹西风外,杖屦无嫌屡见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禅师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首句“吟得诗成写贝多”,诗人通过吟诵诗歌,仿佛在与贝多(可能指某种乐器或自然之音)进行交流,暗示了诗人对艺术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接着,“维摩问讯意如何?”一句,借用了佛教中维摩诘菩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与寻求。

“贪看案上《传灯录》”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经典的痴迷与热爱,通过阅读《传灯录》这样的佛学著作,寻求心灵的启迪与解脱。“不管门前奏凯歌”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境界,即使外界充满荣耀与欢庆,他仍能坚守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寸寸娑罗低作树,累累窣堵乱成波”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个人的心境比作生长中的娑罗树与堆积的窣堵(佛教中的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成长与变化,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深入理解与实践。

“黄花翠竹西风外,杖屦无嫌屡见过”最后两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黄花翠竹”与“西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同时“杖屦无嫌屡见过”则表达了诗人与禅师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即使频繁造访,也毫无厌倦之意,体现了他们之间超越形式的深厚友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自然、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与追求,更体现了其超脱世俗、坚守内心的精神境界,以及与禅师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收录诗词(25)

张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学好修。历官江浙行枢密院都事。人称沟南先生。有《沟南漫存稿》

  • 字:希尹
  • 号:沟南
  • 籍贯:元江阴州
  • 生卒年:?—1383

相关古诗词

捣衣

为捣清砧素,令人念藁砧。

近寒将雁至,入夜正蛩吟。

霜月三更杵,关山万里心。

金风何太弱,不与送馀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答秦仲感秋

鬨市楼居小似车,读书声怕恼邻家。

自怜不及双鸥鸟,占断溪南十亩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宾鸿吟

鸿雁来,天雨霜。鸿雁去,春日阳。

雁来雁去如嘉宾,寒寒暑暑愁杀人。

一声叫落秋空云,不觉泪下沾衣巾。

如宾又复如兄弟,吁嗟人兮不如彼。

形式: 古风

送徐仲盟还松江

十年不见南州士,吴下相逢涕泗横。

鬓发苍苍俱老大,襟怀耿耿尚峥嵘。

年来江上鱼无味,夜半云閒鹤有声。

明日扁舟入空阔,岸花汀草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