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觉作

年增血气减,药密饮食稀。

气象不堪说,头颅从可知。

忽作少年梦,娇痴逐儿嬉。

觉来一惘然,形骸乃尔衰。

梦中观河见,只是三岁时。

方悟梦良是,却疑觉为非。

形式: 古风

翻译

随着年岁增长,精力逐渐衰退,用药频繁而饮食清淡。
身体状况难以言表,仅凭头部皱纹可见岁月痕迹。
忽然做起了少年时的梦,天真烂漫如孩童嬉戏。
醒来后感到迷茫,发现身体已如此衰老。
梦境中看到的河流,仿佛还是三岁时的记忆。
这才明白,梦境中的自己确实年轻,醒来后却怀疑现实是否真实。

注释

年增:逐年增长。
血气:精力。
药密:用药频繁。
饮食稀:饮食清淡。
气象:身体状况。
头颅:头部。
从可知:可见一斑。
忽作:忽然。
少年梦:少年时期的梦。
娇痴:天真烂漫。
惘然:迷茫。
形骸:身体。
乃尔衰:已经如此衰老。
梦中观河:梦中见到的河流。
三岁时:三岁时的记忆。
方悟:才明白。
梦良是:梦境中的自己确实如此。
觉为非:醒来后的现实感觉不真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梦觉作》。诗中,诗人以个人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描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精力逐渐衰退的境况。首句“年增血气减,药密饮食稀”直接揭示了岁月对身体的影响,随着年纪增大,需要服药调理,饮食也变得简单。接下来的“气象不堪说,头颅从可知”进一步描绘了衰老的外在表现,暗示身体机能的衰退和精神状态的疲惫。

诗人通过梦境中的回忆,回到了少年时代,那时的自己“娇痴逐儿嬉”,充满了活力和童真。然而梦醒后的现实让他感到“一惘然”,意识到自己的形骸已经衰弱。梦境中的河见,仿佛回到三岁时光,让诗人深感时间的无情流逝。

最后两句“梦中观河见,只是三岁时。方悟梦良是,却疑觉为非”表达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的反思,他明白梦境中的无忧无虑是真实的,而现实中的衰老却让他怀疑眼前的一切。整首诗以个人的衰老之感,寓言人生如梦,表达了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深思考。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涪州江险不可泊入黔江舣舟

黄沙翻浪攻排亭,濆淖百尺呀成坑。

坳洼眩转久乃平,一涡熨帖千涡生。

篙师绝叫驱川灵,鸣饶飞渡如奔霆。

水从岷来如浊泾,夜榜黔江聊濯缨。

玻瓈彻底镜面清,忽思短棹中流横,钓丝随风浮月明。

形式: 古风

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巅一名胜峰山佛书以为普贤大士所居连日光相大现赋诗纪实属印老刻之以为山中一重公案

胜峰高哉摩紫青,白鹿导我登化城。

住山大士喜客至,兜罗布界缤相迎。

圆景明晖倚云立,艴如七宝庄严成。

一光未定一光发,中有墨像随心生。

白毫从地插空碧,散烛象纬天龙惊。

夜神受记亦修供,照世洞然千百灯。

明朝银界混一白,咫尺眩转寒凌兢。

天容野色鯈开闭,惨澹变化愁仙灵。

人言六通欲大现,洗山急雨如盆倾。

重轮叠采印岩腹,非烟非雾非丹青。

我与化人中共住,镜光觌面交相呈。

前山忽涌大圆相,日围月晕浮青冥。

林泉草木尽含裹,是则名为普光明。

言词海藏不胜赞,北峰复有金桥横。

众慈久立佛事竟,一尘不起山竛竮。

向来无法可宣说,为问有耳如何听。

我本三生同行愿,随缘一念犹相应。

此行且复印心地,衣有宝珠奚外营。

题诗说偈作公案,亦使来者知吾曾。

神通佛法须判断,一任热碗春雷鸣。

形式: 古风

清江台在临江郡圃西冈上张安国题榜

南来富寿冈,形胜此蟠结。

岑竮戴高台,栏槛了风月。

萧滩曳长烟,閤皂炯残雪。

江流当带横,练綀浮木末。

天风来无乡,万里吹醉缬。

登临信奇事,忍冻亦痴绝。

故人春梦觉,遗墨秋蛇掣。

浮云真可咍,挥觯酹空阔。

形式: 古风

清江道中橘园甚夥

芳林不断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绿。

未论万户比封君,瓦屋人家衣食足。

暑风汎花兰芷香,秋日篱落明青黄。

客舟来迟佳景尽,但见碧树愁春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