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其六)

送客出河门,返手闭篱关。

归来悬午窗,坐看屋上山。

众雏困未觉,捣药声已残。

倦鸟止不飞,鸡犬亦在栏。

高林静白日,时觉鸟声闲。

寂寂穷巷中,翳翳桑柘间。

不妨麻稻香,无时来鼻端。

形式: 古风

翻译

送别客人走出河边门,转身关闭篱笆院落关。
回到家中,阳光正照在午窗前,坐着欣赏屋檐上的山景。
众多幼鸟沉睡未醒,捣药的声音已经接近尾声。
疲倦的鸟儿不再飞翔,鸡犬也安静地待在栏杆旁。
高大的树林静谧,白天显得格外明亮,偶尔能听到悠闲的鸟鸣。
寂静的深巷中,暗淡的桑柘树丛间透着宁静。
不妨享受稻米和麻的香气,它们时不时飘入鼻尖。

注释

河门:河边的出口。
篱关:篱笆院落的门。
悬:挂着,映照。
午窗:正午时分的窗户。
众雏:许多幼鸟。
捣药:古代习俗,用杵臼捣制草药。
倦鸟:劳累的鸟儿。
鸡犬:家禽家畜。
高林:高大的树林。
寂寂:寂静无声。
麻稻香:麻和稻谷的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独自归家的情景。"送客出河门,返手闭篱关"展现了送别的场景和关门的动作,透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归来悬午窗,坐看屋上山",诗人午后静坐,凝视着窗外的山景,流露出孤独与宁静。

"众雏困未觉,捣药声已残"暗示时间流逝,孩子们还在休息,而捣药的声音则带有一种古老的生活气息。"倦鸟止不飞,鸡犬亦在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连倦怠的鸟儿也停止飞翔,鸡犬在栏中安宁。

"高林静白日,时觉鸟声闲"描绘了树林在阳光下静谧的画面,鸟鸣声显得悠闲自在。"寂寂穷巷中,翳翳桑柘间"通过描绘巷陌的寂静和桑柘的阴影,展现出一种深巷的幽静。

最后两句"不妨麻稻香,无时来鼻端"则是诗人对生活的细微感受,麻稻的香气时不时飘入鼻中,带来田园生活的恬淡与满足。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静态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

收录诗词(34)

庞谦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诗(其一)

处身乾坤中,适意乃其常。

贫贱亦天然,尤怨徒自伤。

平生赋命薄,守己岂不良。

量分稍过差,神理翻百殃。

苟无济世具,希进未免狂。

鄙哉绵上人,远迹空潜藏。

市朝车马喧,不碍松菊芳。

何妨著衣冠,用舍姑逢场。

傥无侥倖心,世亦不见戕。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诗(其五)

凡人种园花,但取红紫丽。

今我种园花,所乐在生意。

侵晨草露湿,园林有清气。

寝兴不裹首,散策绕花次。

次第除繁枝,分明去浪蕊。

客至旋结襟,舍柯惜馀味。

新稍才过屋,弱干渐拂地。

是中有深趣,欣然心自慰。

形式: 古风

古诗(其三)

西风正浩荡,出门无所寻。

强起理菊花,聊以慰我心。

傍篱见南山,经旬阻秋霖。

岂不欲傲游,虑此泥泞深。

凉飙带寒烟,暝色著高林。

归鸟未遑栖,槭槭风叶吟。

游子悲故乡,感叹岁月深。

一室蔽蓬蒿,空壶绝孤斟。

徘徊东墙下,仰视林端参。

耿耿夜何长,白露湿衣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古诗四首呈刘行简给事丈(其二)

一室守丘壑,四海无遐想。

乐此邻里欢,坐阅草木长。

燕寝北窗下,枕几遂俯仰。

清风动柴荆,白日照穷巷。

接目有佳色,到耳无惊响。

乐哉心迹安,庶保神气养。

百年茅檐下,邈矣千载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