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波漾石粼粼。浮磬依稀类泗滨。
回首林虑千万丈,嶙峋。不效修蛾一点颦。
幽讨日方亲。林下何尝见一人。
便把清流都洗尽,缁尘。领取羲皇以上春。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南乡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水画面。开篇"波漾石粼粼",以轻柔的水波和石头上的粼粼反光,展现出水面的宁静与石质的纹理之美。"浮磬依稀类泗滨",将水声比喻为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乐器,暗示了此处环境的古老与神圣,仿佛泗水之滨的圣境。
"回首林虑千万丈,嶙峋",通过描绘山势的高峻和岩石的峥嵘,传达出一种深远而险峻的意境。诗人以"不效修蛾一点颦",将山峰比作女子的黛眉,形象地表现出山峰的秀美和静态之美,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仰。
"幽讨日方亲",表达了诗人深入探索这隐秘而幽静之地的喜悦,他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接下来"林下何尝见一人",强调了环境的僻静,仿佛只有诗人独自享受这份清幽。
最后两句"便把清流都洗尽,缁尘。领取羲皇以上春",诗人借清流洗涤心灵,去除世俗的尘埃,追求返璞归真,仿佛回到了远古的淳朴时代,体验着那未被污染的春天。整首词以山水为载体,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不详
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沙砾不堪炊。华表高歌乞食诗。
不为啄腥甘趁逐,群鸡。为伴书痴老窦威。
万里在襟期。会见青云奋迅时。
吐故纳新元有术,偏饥。奉瘗佳铭却付谁。
健笔挽银河。公直銮坡我谏坡。
只好老来供一笑,呵呵。喜怒从人愧国皤。
花月共婆娑。劝饮随君学邵酡。
松菊有盟休冷落,哦歌。我辈同年甚不多。
乌鹊欲填河。蝜蝂多持更上坡。
虫鸟无知徒自苦,谁呵。恰似贪人少已皤。
市也好婆娑。要染先生面色酡。
有口难言今只可,狂歌。终岁陶陶不是多。
山水绿相纡。好个依山傍水居。
不是隆中高卧处,茅庐。直挽岷峨入壮图。
匡世策全疏。只合归来坐守株。
乡里小儿从笑我,非夫。却胜携人共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