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壑千岩古剡中,锦旗朱毂此临戎。
酒厨岁取公田秫,樵舸朝分射的风。
阁吏蒸青藏史牍,席宾簪玳奉谈丛。
海邦讼息多幽赏,禹穴奇书为一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送高学士知越》。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七言绝句形式,每行七个字,共四句,构成紧凑而富有意境的画面。
首句“万壑千岩古剡中,锦旗朱毂此临戎。”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象,"万壑千岩"形容连绵不断的山峦,而"古剡中"则指代远古时期的边塞。"锦旗朱毂"是装饰华丽的战车,"此临戎"表明诗人站在军事要塞的地方,准备迎敌。
次句“酒厨岁取公田秫,樵舸朝分射的风。”讲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酒厨"指的是用于酿造祭祀之用的官府酒库,而"岁取公田秫"则是说每年从公共田地中收获谷物。"樵舸朝分射的风"描绘了樵夫们早晨分配到各自的狩猎任务,迎着清新的山风。
第三句“阁吏蒸青藏史牍,席宾簪玳奉谈丛。”则转向了文人雅事。"阁吏"指的是管理图书档案的官员,而"蒸青藏史牍"是说这些官员把历史文献珍藏起来以防虫蛀。"席宾簪玳奉谈丛"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在华丽的宴席上讨论文学艺术。
末句“海邦讼息多幽赏,禹穴奇书为一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边疆之旅的期待和向往。"海邦"指代广阔的国土,而"讼息多幽赏"则是说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值得探索的秘密。"禹穴奇书为一空"表明诗人希望找到传说中的古籍,虽然这个愿望可能难以实现。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自然风光和文人的雅集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历史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探索和文学创作的热爱。
不详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乡党共推贤,干名二十年。
早怀荆岫璞,迟下祖生鞭。
敢谏书无报,徒行履欲穿。
圣朝公道在,搔首赋归田。
萤烛辛勤十载馀,蔼然高价满州闾。
一枝未折仙人桂,千里又随乡老书。
梁苑雪花成赋后,禹门雷鼓化鳞初。
山城日日望春榜,莫遣南来音信疏。
涔阳从事有嘉声,外计封章荐姓名。
再命便为千室宰,于飞又出九重城。
腰悬铜墨才犹屈,吟对江山思转清。
楚客十年偏遂意,秋风满箸紫莼羹。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阳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