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阳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亿所作,名为《送韩永锡归阙》。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学识的赞赏。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阳冰小篆成。"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学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掌握了深奥的知识和精湛的书法技艺。"缙云六载"象征着知识的渊博,而"阳冰小篆"则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才华和学问十分认同,并且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留下了友人的名字,象征着对其才能的赞赏和永恒的纪念。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期待重逢的心情。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最后两句则表明,即使在古籍《春秋》中探求深奥的意义,也无需过分强调自己对军事策略的了解。这既是诗人谦逊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学问不仅限于理论,更应结合实践的理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学识和才华的赞美,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高洁的品格。
不详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东吴旧寺寄岩隈,驻锡神州久未回。
琴曲谁知流水意,诗篇自占碧云才。
庐峰已结白莲社,邺下暂寻铜雀台。
仙殿主人偏好事,春风铃阁且徘徊。
雪晴河水正流澌,风卷惊蓬满眼飞。
客路飘飘携一锡,禅房寂寂掩双扉。
曹溪衣钵何年得,庐阜香灯几日归。
贤守相逢膜拜后,都人争劝施珠玑。
暂别云山几度瓜,方袍初日耀兰芽。
吟诗池上生春草,说法庭中散宝华。
桂楫去依随岸柳,松轩归赏赤城霞。
御书满箧新颁得,应向三吴到处誇。
说法雄音敌海潮,一栖京寺叶频凋。
水田三事衣将敝,香积多年饭顿销。
忽忆虎丘飞梦到,更闻莲社寄书招。
好传祖印归南土,莫遣宗风渐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