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靖安八咏(其二)虾子禅”为题,由明代诗人如兰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长怀虾子俨”,以虾子的形象开篇,虾子在佛教中常被比喻为修行者,其“俨”态暗示着修行者的庄重与专注。接着,“有如《法华》言”一句,引用《法华经》中的内容,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明诗人对佛法的深刻体悟。
“混凡人莫识,应供入胥村”两句,通过对比“混凡人”的无知与“应供入胥村”的修行者,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里,“胥村”可能是指修行者所处的环境或社区,隐含着修行者在世俗生活中寻求精神解脱的意象。
“斗虾示神变,生死同一源”则揭示了禅宗的核心理念——通过斗争与变化来领悟宇宙真理,认识到生死不过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体现了禅宗追求超越生死、达到涅槃的精神境界。
最后,“影堂见遗像,稽首重玄门”表达了诗人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与追求,通过瞻仰遗像,向“重玄门”(可能象征着深奥的道义或真理)致以崇高的敬意,寓意着对禅宗智慧的传承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虾子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佛教哲学与禅宗思想,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