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浮图立处觉天低,迎我船行十里时。
不是前山明复暗,那知头上白云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境界与意境的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
"浮图立处觉天低"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视角与氛围。"浮图"指的是水面上的亭台楼阁,它们在静谧的湖面上显得格外突兀。"立处"则是诗人所站之地,这个位置让诗人感受到天空似乎低垂,给人一种压抑与封闭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内心的某种忧虑或是对周遭环境的一种体验。
"迎我船行十里时",这里的"迎我"意味着船只顺应水流而来,而"十里时"则描绘了一段不短的时间。诗人在这段时间内,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外界的,也可能是内心的。
"不是前山明复暗"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及其变化的敏锐观察。"前山"指的是船行所经之地,而"明复暗"则形容山色随光线变化而变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波动。
最后一句"那知头上白云移",以一个质疑的语气结束了这首诗。"那知"在这里用来表达一种惊讶与不解,"头上白云"则是诗人所处之地上空中飘浮的白云,而"移"字暗示着变化和流动。这句诗既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界不可预测的变化表示惊奇,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内心世界对于外界影响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与哲理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不详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波鸣船板唤晨兴,倦睫揩摩得梦醒。
到县阴晴休更问,野禽声已喜人听。
草声真似过田间,唧唧虫催兴未阑。
珍重小舆能从我,夜深穿遍竹阴寒。
吹落天河入水中,分明金镀晚来风。
若非日脚流成汁,平楚青还染得红。
苍苔径入旧栽竹,树里桥横新凿池。
丈室稳居清绝地,岂容支遁不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