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
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
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嵩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开篇“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高处眺望时的震撼感受,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俯瞰着下方的山峦。
接下来,“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两句,则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情景,以及诗人用手指引领众山之巅的画面。这里的“鸿鹄”指的是大雁,象征着远行和高洁,而“微茫”则形容视线所及之物模糊不清,但又隐含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第三部分,“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两句,则转向了太阳的升起和诗人在众多树林间游走的情形。“扶桑”是古代指代东方之名,而“徘徊”则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以及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画,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不详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
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阴磴顽雪积,老崖白云深。
扪萝陟鸟道,扬尘落乔林。
下方有粟场,俯见归飞禽。
东门何煌煌,骊驹络金羁。
朱颜照秋鞠,炯炯青云姿。
往登芸香阁,编书给隃麋。
予方滞江汉,发轫将安之。
翠荇弄水时出没,紫莼浸滑涎蜿蜒。
川光遥接行潦前,野气空阔浮寒烟。
常思郢客解刺船,岂解乘槎上青天。
又思吾儿能测渊,岂能夺得骊颔蠙。
上升却回复入海,只恐澄海为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