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

天地如转磨,屑屑今古人。

一落大化手,团品惟其新。

不幸积不用,衮衮同埃尘。

日月行何穷,过尽千万春。

人生占几许,百岁犹比晨。

君求灊山潜,舍去两朱轮。

愿效陶渊明,剪纱为破巾。

山前溪多鳞,山下酒甚醇。

看云举大杓,杓造舒州民。

李白尝爱之,死生曾与均。

此志我亦有,更将猿鸟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天地就像旋转的磨盘,古今人们在其中忙碌不停。
一旦落入大自然的手中,万物唯有更新才得以生存。
如果才能被闲置不用,就会像灰尘般淹没在滚滚红尘中。
日月运行永无止境,四季更替历经千万个春天。
人的寿命能有多少,百年光阴如同早晨般短暂。
你追求的是灊山的隐居生活,舍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
希望效仿陶渊明,用粗布制作朴素的头巾。
山前溪水清澈,山下美酒醇厚。
看着白云托起大勺,仿佛能为舒州的百姓送去甘霖。
李白也曾深深喜爱这样的生活,视生死如常。
我也有这样的志向,更愿意亲近猿鸟,享受自然。

注释

转磨:比喻世事的轮回。
大化:指大自然。
团品:新生的事物。
衮衮:形容众多或连续不断。
埃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灊山:古代名山,陶渊明曾隐居于此。
朱轮:古代高官所乘的红色车轮。
破巾:简陋的头巾,象征简朴生活。
鳞:形容溪水中的鱼。
舒州:古地名,在今安徽境内。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猿鸟:象征自然和自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通过对天地运转、人生的短暂和尹瞻选择归隐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生活的赞赏。诗人以天地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天地如转磨,屑屑今古人",暗示世事如过客般匆匆;"一落大化手,团品惟其新",意指人生在自然法则面前皆为新的开始。尹瞻选择放弃官职,效仿陶渊明,"舍去两朱轮",表明他对名利的淡泊;"愿效陶渊明,剪纱为破巾",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山前溪多鳞,山下酒甚醇",描绘了尹瞻归隐之地的优美环境,而"看云举大杓,杓造舒州民"则寓意尹瞻将与百姓共饮,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也有相同的志向,愿意亲近自然,与猿鸟为伴,体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深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方云秀才下第

从来钓者意,岂不在得鱼。

饵寡鱼口多,曾非投竿疏。

向登百金贵,首尾必吹墟。

竭泽古所戒,但保腹中书。

风雷变有诗,且复归孟猪。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送方进士游庐山

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

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

系舟上岸入松径,三日踏穿新蜡鞋。

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

偶逢风雨恐衣湿,侧倚石胁人相乖。

雨收不觉在高处,却见童仆提携偕。

水声不绝鸟声好,药草香气侵人怀。

老僧避俗去足跣,野客就涧开门䦱。

树岩隐映见寺刹,层层杳杳跻云阶。

坞田将穫乌雀横,秋果正熟猴猿?。

东林淡齑应似旧,唯此足以待尔侪。

子心洒落撇然往,我方尘垢难磨揩。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

良骥不必大,腾羁已超迈。

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

宣城古大邑,听讼易聋聩。

君能抉其塞,宰与民共赖。

自当割鸡用,刃必无钝败。

尝闻开元时,令长多赐戒。

戒石今尚存,世异事不背。

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形式: 古风

送王介甫知毗陵

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

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䅳。

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

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

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

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

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

兵吏拥后队,剑挝盛前驱。

君又不若此,革辔障泥乌。

款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粗。

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