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进士游庐山

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

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

系舟上岸入松径,三日踏穿新蜡鞋。

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

偶逢风雨恐衣湿,侧倚石胁人相乖。

雨收不觉在高处,却见童仆提携偕。

水声不绝鸟声好,药草香气侵人怀。

老僧避俗去足跣,野客就涧开门䦱。

树岩隐映见寺刹,层层杳杳跻云阶。

坞田将穫乌雀横,秋果正熟猴猿?。

东林淡齑应似旧,唯此足以待尔侪。

子心洒落撇然往,我方尘垢难磨揩。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翻译

长风掀起巨大沙浪,罗刹石排列在水下边沿。
经历这两处险境过了湓浦,才看见瀑布挂在青色悬崖上。
系船登岸走入松林小径,三天内鞋子都被新蜡磨损。
山路蜿蜒深入山谷,从岭头远望,后山阳光穿透前方迷雾。
偶尔遇到风雨怕衣服湿透,只能依傍石壁,人与人之间显得疏离。
雨停后并未察觉身处高处,只见童仆相伴提着东西。
流水声不断,鸟鸣悦耳,药草香气扑鼻。
老僧为避俗世赤脚行走,野外访客则靠近山涧开道。
树木岩石掩映中可见寺庙塔尖,层层叠叠直入云霄。
田间谷物即将丰收,乌鸦和猴子忙着抢食。
东林寺的淡齑想必如旧,只有这里能款待你们。
你心无拘无束地离去,我却满身尘土难以洗净。

注释

长风:大风。
罗刹石:形容形状奇特的石头。
湓浦:古代地名,长江下游的一个渡口。
瀑布:从高处垂直下落的水流。
松径:松树林中的小路。
新蜡鞋:刚打过蜡的新鞋。
童仆:年轻的仆人。
提携:携带,拿着。
药草:草本药材。
避俗:避开世俗生活。
开门䦱:开山路。
寺刹:寺庙的塔尖或钟楼。
坞田:山谷中的农田。
穫:收获。
乌雀:乌鸦。
淡齑:清淡的腌菜。
洒落:洒脱,无拘无束。
尘垢:灰尘和污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方进士游庐山》,描绘了友人方进士游历庐山时所经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体验。首句“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展现了庐山险峻的自然风貌,如同巨浪拍打着峭壁,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瀑布、松径、新蜡鞋、山路曲折等细节,展现出庐山的幽深与神秘。

诗人通过“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描绘了山势的层次感和光影变化,以及“偶逢风雨恐衣湿,侧倚石胁人相乖”的生动场景,体现了旅途中的风雨变幻。在雨后的清新中,诗人与童仆重逢,山水鸟语花香,药草香气四溢,营造出宁静而宜人的氛围。

“老僧避俗去足跣,野客就涧开门䦱”描绘了庐山的隐逸生活,僧侣与山野之人的简朴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坞田将穫乌雀横,秋果正熟猴猿?”描绘了丰收的季节和生机盎然的山林生态,表达了对友人旅程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对庐山景物的细腻描绘,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洒脱心境的赞赏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尘世纷扰难以超脱的情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

良骥不必大,腾羁已超迈。

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

宣城古大邑,听讼易聋聩。

君能抉其塞,宰与民共赖。

自当割鸡用,刃必无钝败。

尝闻开元时,令长多赐戒。

戒石今尚存,世异事不背。

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形式: 古风

送王介甫知毗陵

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

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䅳。

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

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

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

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

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

兵吏拥后队,剑挝盛前驱。

君又不若此,革辔障泥乌。

款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粗。

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送王乐道太丞应瀛州辟

相如既击剑,仲宣亦从军。

二人当其时,皆以能赋闻。

韩公守武垣,犀兵若屯云。

幄中欲寄画,才智莫有君。

请之天子所,朝奏夕离群。

为沽斗酒饮,为买赤鲤焚。

鱼尽酒亦尽,醉起衣袂分。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王司徒定海监酒税

悠悠信风帆,杳杳向沧岛。

商通远国多,酿过东夷少。

怀乡寄书迟,见日知晨早。

应闻有海花,何必树萱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