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冯原孝知扬州

东南佳丽隔江分,我昔登临倚半醺。

瓜步帆樯天末见,竹西鼓吹月中闻。

高名自昔推扬一,健足他年失冀群。

父老要知新太守,聪明慈爱汉冯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扬州的壮丽景色与人文风貌,表达了对即将赴任扬州的冯原孝的深厚情感与美好祝愿。

首联“东南佳丽隔江分,我昔登临倚半醺”,开篇即以“东南佳丽”点出扬州之美,诗人曾在此地登高远眺,酒醉之余,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江南风情。这里不仅描绘了扬州的自然风光,也暗含着诗人对扬州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颔联“瓜步帆樯天末见,竹西鼓吹月中闻”,进一步展开扬州的景致。瓜步山上的帆船在远方消失,竹西亭的音乐在月光下回荡。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展现了扬州的动态美与静谧美,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月夜下的扬州,感受其独有的韵律与氛围。

颈联“高名自昔推扬一,健足他年失冀群”,赞美了冯原孝的名声与才能。这里的“高名”不仅指冯原孝个人的声望,也暗示了扬州作为文化名城的历史地位。“健足”则寄寓了对冯原孝未来仕途顺利、为官有为的期望,“他年失冀群”则是对冯原孝能够成为扬州乃至更广阔天地中杰出官员的期许。

尾联“父老要知新太守,聪明慈爱汉冯君”,直接表达了对冯原孝的期待与祝福。父老们希望新来的太守能像汉代的冯君一样,拥有智慧、仁慈与爱心,为扬州带来繁荣与福祉。这一联既是对冯原孝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扬州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扬州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冯原孝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扬州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地方特色的佳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林教授致政闽中

乌石冈头碧水滨,十年不见发如银。

特从岭峤辞天子,乞与林泉作主人。

九牧衣冠还独盛,七闽风月未全贫。

都门晓望车尘远,惭愧当年老郤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陈进士恪知宿松

春风江上动牙樯,凫舄南来面若霜。

皖水绕城横宛宛,灊山当县正苍苍。

才名小试新磨剑,笔势曾惊古战场。

他日宿松还爱我,邻封咫尺是桐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哭原巳次匏韵

思穿溟涬刮幽荒,郊贺由来命不长。

菊本无田宁当俸,杏虽有子总成殇。

封题未了新诗债,馀惠犹存旧药方。

昨日曝书开故箧,忍看春蚓一行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哭张修撰亨父次谢祭酒韵

清诗万首敌千钟,身世飘然一短蓬。

早死贾生非不遇,后来扬子亦难逢。

岂知冀北空无马,须信人中亦有龙。

珍重平生谢安石,吴中不负若堂封。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