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疾

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空堂留灯烛,四壁青荧荧。

羁旅随人欢,贫贱还自轻。

今来问良医,乃知病所生。

僮仆各忧愁,杵臼无停声。

见我形憔悴,劝药语丁宁。

春雨枕席冷,窗前新禽鸣。

开门起无力,遥爱鸡犬行。

服药察耳目,渐如醉者醒。

顾非达性命,犹为忧患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身体多病常忧虑,也读神农草木书。
空荡的厅堂留灯火,四周墙壁泛青光。
在外漂泊随人喜,贫贱生活自看轻。
今日来访求良医,才知疾病根源深。
仆人们忧虑满面,捣药杵臼响不停。
见我面容憔悴,叮嘱药剂要细心。
春雨浸透枕席凉,窗外鸟儿新声扬。
虚弱无力起身开窗,远望鸡犬行踪忙。
服药后耳目渐清,如同酒醒般清醒。
然而仍未彻悟生命真谛,仍受忧虑困扰重重。

注释

身病:身体患病。
多思虑:经常担忧。
神农经:古代医学书籍《神农本草经》。
空堂:空荡的房间。
青荧荧:形容灯光微弱。
羁旅:在外流浪。
贫贱:贫穷低微。
良医:优秀的医生。
病所生:疾病产生的原因。
僮仆:仆人。
杵臼:捣药工具。
形憔悴:面容憔悴。
劝药语:安慰和劝告的话语。
春雨:春天的雨水。
新禽鸣:新生的鸟儿鸣叫。
开门:打开房门。
无力:没有力气。
渐如醉者醒:逐渐恢复清醒。
达性命:通晓生命的真谛。
忧患生:因忧虑而产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臥床后的心境和生活情景。"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表明诗人身体不适,心中充满忧虑,但仍旧翻阅着古代的医药典籍——《神农经》。"空堂留灯烛,四壁青荧荧"则是对夜晚独处时光景的描写,空旷的大厅里只剩下孤零零的灯火和墙壁上的青苔,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情境。

接下来,"羁旅随人欢,贫贱还自轻"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有着某种自嘲之情,虽然身为客居之人,与他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内心却保持着一份超然物外的豁达。"今来问良医,乃知病所生"则是诗人在寻求高明医生的帮助,以解自己的病痛。

以下几句"僮仆各忧愁,杵臼无停声。见我形憔悴,劝药语丁宁"展现了家中仆人的忧虑和对诗人健康的关心,他们看到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便劝说要细心用药。

春天的景象在"春雨枕席冷,窗前新禽鸣。开门起无力,遥爱鸡犬行"中得到了体现。春雨使得床席感到寒冷,窗外传来鸟儿清新的叫声,但诗人因病而没有力量去开门,只能远远地看着家中的鸡犬自由自在地活动。

最后几句"服药察耳目,渐如醉者醒。顾非达性命,犹为忧患生"则表明了诗人在用药后逐渐恢复健康,如同醉酒的人清醒过来一样。尽管如此,但对于那些尚未解决的命运和疾病之苦,诗人依旧感到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病中所体验到的种种感受和思考。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

独住三峰下,年深学炼丹。

一间松叶屋,数片石花冠。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开门移远竹,剪草出幽兰。

荒壁通泉架,晴崖晒药坛。

寄知骑省客,长向白云闲。

形式: 排律

咏怀

老去多悲事,非唯见二毛。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望月偏增思,寻山易发劳。

都无作官意,赖得在闲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夜怀

穷居积远念,转转迷所归。

幽蕙零落色,暗萤参差飞。

病生秋风簟,泪堕月明衣。

无愁坐寂寞,重使奏清徽。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杂曲歌辞.妾薄命

薄命妇,良家子,无事从军去万里。

汉家天子平四夷,护羌都尉裹尸归。

念君此行为死别,对君裁缝泉下衣。

与君一日为夫妇,千年万岁亦相守。

君爱龙城征战功,妾愿青楼歌乐同。

人生各各有所欲,讵得将心入君腹。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