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浙东宪史陈天祥归永嘉

送客临江小小亭,官梅华发酒初醒。

舟前浪起蛟门白,马首风回雁荡青。

进食吏人趋传舍,牵衣儿女拜中庭。

会令宪法行东国,三尺铦刀始发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在江边的小亭为客人送别,我刚从沉醉中醒来,官府的梅花映照着我的白发。
船头的波浪在蛟门激起白色浪花,马首回转,雁荡山的绿色在风中摇曳。
官员和仆人们急忙前往驿站准备食物,孩子们牵着父母的衣服在庭院中拜别。
这次出行将使法治在东方国家得以推行,就像新磨的三尺利剑,即将崭露锋芒。

注释

官梅:官府种植的梅花。
华发:白发。
蛟门:江边的地名。
雁荡青:雁荡山的青色。
传舍:古代驿站。
中庭:庭院。
宪法:法律制度。
铦刀:锋利的刀。
硎:磨刀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送别的温馨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人物行动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丰富的情感。诗人谢肃以其精湛的笔法,将送客之情、自然之美与官宦之务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

"送客临江小小亭,官梅华发酒初醒。"

这里设定了送别的场景,小小的亭子临近江边,是送别的理想地点;"官梅"两字,或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可能是诗人对友人的尊称;"华发"则表现出酒宴后的繁华与热闹,而"初醒"透露出一场夜宵酒宴之后清晨送别的情景。

"舟前浪起蛟门白,马首风回雁荡青。"

这一句通过对水面波纹和天气变化的描绘,增强了动感与视觉冲击力。"舟前浪起"表明船只即将启航,而"蛟门白"则是对浪花翻腾的生动写照;"马首风回"形象地表现了送别时刻的急促与仓促,"雁荡青"则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天空画卷。

"进食吏人趋传舍,牵衣儿女拜中庭。"

这里透露出了一种家庭温馨的情感氛围。"进食"意味着送别之际还不忘关照饮食,"吏人趋传舍"则是对官员下属急忙传递命令的描述;"牵衣儿女拜中庭"展现了家人对离去者的依依不舍与敬重之情。

"会令宪法行东国,三尺铦刀始发硎。"

这一句则转向了诗人的职务和未来之行。"会令"表明诗人需要执行命令或法律,"宪法行东国"说明他将要到东方的某个国家去执行公务;"三尺铦刀始发硎"则是对即将开始的旅途及其中可能遭遇困难的一种隐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送别时刻的复杂情绪,以及诗人对友人、职责与未来之行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溪阁交胡仲芳韵

琼树枝新梅蕊迸,与君携手清溪问。

旧时狎客歌舞场,何似诗人风雪径。

溪边杰阁高崚层,左右华屋连飞甍。

依稀王谢鸣珂里,彷佛秦筝云母屏。

古来繁华各衰歇,只有不磨惟璧月。

小船何处载愁来,哀怨一声吹笛裂。

形式: 古风

谒易司谏(其一)

已死奸谀老舐牛,非才讵可镇西州。

豺狼逐去群狐惧,鸷鸟虽多一鹗秋。

天下孤寒有生意,诸蕃元帅为清修。

太平更有当年事,未可廉纤只么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谒金陵武帅李奭时叩殿帅为易宪章求书碑(其一)

江南无此一雄藩,稳称将军小踞蟠。

韬略世传天下少,棣华鼎峙帅臣难。

狂胡要使如灰灭,中国先须大器安。

惨惨尘沙天欲雪,北风凛凛剑芒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谒郭马帅

千金买骏马,百金市蛾眉。

长安酒家楼,挥洒惊人诗。

天子不得臣,公卿气吞之。

俯视儿女辈,自诡男子奇。

谁知金陵都,五年重来兹。

黑貂日以敝,尘埃鬓成丝。

故人风雨散,知己今为谁。

郭侯山西英,而有熊豹姿。

巍峨西忠庙,乔木人所思。

垂芳到云仍,大将奕世为。

兄弟各三衙,父子步武随。

万户侯冠军,金印何累累。

虽然平戎策,终郁未得施。

方今群胡扰,似觉虏运衰。

达靼军其西,会以蒙国斯。

蛇豕互吞噬,干戈极猖披。

盗贼毛猬起,敛民及刀锥。

父老思汉官,壶浆傒王师。

吾君自神武,妙算出筹帷。

收揽天下才,尺寸不可遗。

机会一日来,恢复此其时。

况如郭侯者,礼贤正谦卑。

使之会云龙,列城归指麾。

安知古中原,不使同驱驰。

过也久沦落,狂名诸公知。

然亦壮心胆,志慕鞭四夷。

脱靴呼将军,举扇障元规。

有音世不赏,诗酒聊自嬉。

霜风忽无情,一夜冷彻肌。

高卧百尺楼,闭门无晨炊。

起视匣中剑,依旧光陆离。

有恩或可报,一死所不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