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成趣园诗

举世醉浮荥,幽事谁肯寻。

譬如攫金人,入市惟见金。

先生厌尘杂,静念到园林。

数往境自熟,有得乐更深。

春兰汎光风,夏木贮清阴。

露菊浥佳色,霜松知本心。

渊明尝乐此,意合无古今。

当其领会处,岂止忘华簪。

先生比渊明,但欠酒与琴。

饭蔬有真味,风籁有清音。

出处纵小异,要之俱陆沉。

我亦志丘壑,聊拟斜川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超脱的情怀。诗人通过对比“举世醉浮荥”与“幽事谁肯寻”的鲜明对比,展现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譬如攫金人,入市惟见金”,以“攫金人”比喻世人追逐名利,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形象地揭示了社会的浮躁与功利。而“先生厌尘杂,静念到园林”,则描绘了一位厌倦尘世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隐士形象,他选择在园林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数往境自熟,有得乐更深”,表达了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乐趣的喜悦,强调了心灵的满足远胜于外在的物质享受。春天的兰花、夏日的绿荫、秋天的菊花、冬日的松树,都是诗人眼中自然之美与内在精神的象征,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净化了心灵。

“渊明尝乐此,意合无古今”,引用陶渊明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是永恒的真理。最后,“当其领会处,岂止忘华簪”,表达了在真正理解与体验之后,物质的束缚与虚荣将被抛诸脑后,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与解脱。

“先生比渊明,但欠酒与琴”,诗人自比陶渊明,认为自己只缺少饮酒与弹琴这两样东西,暗示了对隐逸生活更加完整的向往。接着,诗人赞美了简朴的生活方式——“饭蔬有真味,风籁有清音”,强调了内在的精神满足远胜于外在的物质享受。

“出处纵小异,要之俱陆沉”,指出虽然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超脱。最后,“我亦志丘壑,聊拟斜川吟”,表达了诗人自己也怀有隐居山林的志向,并打算像陶渊明一样吟唱出心中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27)

路铎(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宴会成趣园诗

人生政如寓,光景不暂驻。

行乐当及时,甘分随所遇。

奈何达者少,往往名所误。

白首纵得归,伤嗟已迟暮。

贤哉乐城子,此理能夙悟。

雅志慕渊明,葺园曰成趣。

乘兴日游涉,萧然惟杖履。

柴门昼常关,为无俗客故。

松竹交翠荫,禽鸟弄清咮。

风月四时佳,如在山林住。

壶觞但自引,琴书即心悟。

更向容安亭,高卧谈玄素。

此生真足了,觅甚蓬莱路。

恨不见紫芝,相约临流赋。

形式: 古风

宴会成趣园诗

渊明昭旷人,韵高难适俗。

折腰肯为五斗米,三径归来理松竹。

千年何人为赏音,伯鸾之孙怀古心。

幽园日涉自成趣,手植佳木成清阴。

问公是中有何好,杖履婆娑不知老。

凉风月夕竹自笑,轻云春书花相恼。

鸿飞冥冥无弋网,万事不理醉醇酿。

忘机便是葛天民,高情真到羲皇上。

人生古今贵适意,两公解作一生事。

君不见平泉树石名九州,主人万里著穷愁。

形式: 古风

宴会成趣园诗

乐寿有高士,买园邻郡城。

坐寻嘉树荫,卧听野禽声。

閒里书频读,欢来酒自倾。

醉歌归去曲,应不愧渊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宴会成趣园诗

附郭新营五亩园,不亲阛阓乐郊园。

树头黄鸟声求友,庭下苍梧色满樽。

渔唱远闻归别浦,牛歌卧听在前村。

何时得彼清閒地,共醉田家老瓦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