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二首(其二)

中庭不踰亩,百草何荒芜。

绿叶间紫茎,薰莸互相渝。

所怜薄筋力,岂爱不埽除。

贤者曾蒿莱,吾徒亦何如。

公侵藩垣出,蔓也自难图。

下床值蛇蟒,依隐行郁纡。

至使蚊蚋多,不堪匝肌肤。

古人遗我言,芳兰戒必锄。

努力蔑小惠,作诗感踌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除草二首(其二)》。诗中以除草为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反思。

首句“中庭不踰亩,百草何荒芜”,描绘了庭院中杂草丛生的景象,象征着社会上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接着,“绿叶间紫茎,薰莸互相渝”运用对比手法,将绿叶与紫茎、薰与莸(香草与恶草)并置,暗指善恶混杂的社会现实。

“所怜薄筋力,岂爱不埽除”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影响大局的人或事的担忧,同时也提出了“贤者曾蒿莱,吾徒亦何如”的疑问,即贤能之士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应该如何作为,以及普通人又该如何自处。

“公侵藩垣出,蔓也自难图”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难以解决性,比喻权力的侵蚀和蔓延,强调了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难度。

“下床值蛇蟒,依隐行郁纡”通过个人遭遇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社会环境的险恶和复杂,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挣扎与困惑。

“至使蚊蚋多,不堪匝肌肤”将社会问题的影响比作蚊虫叮咬,形象地说明了这些问题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扰和伤害。

最后,“古人遗我言,芳兰戒必锄。努力蔑小惠,作诗感踌躇”总结全诗,引用古人关于除草的智慧,提醒人们要警惕并清除社会中的不良因素,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敔来速尝新酒

徒咢无与同,徒歌无与和。

徒行莫之友,徒语无所破。

慷慨一无徒,始觉从君过。

欣闻酒新酿,堂有佳客座。

欢从尊罍罄,醉听冠巾堕。

庶可效名士,因君读楚些。

形式: 古风

日醉

犀首从横时,无事犹饮酒。

我生太平际,日醉亦何有。

太平多贤才,台阁固其薮。

济世图功名,汲汲常恐后。

我宁乐自放,甘与物俱朽。

顾惟人间迹,澶漫独已久。

智谋乏施设,筋力倦奔走。

幸为朝廷知,而免职事守。

人当自量度,快意安所受。

何能强绳检,希世视自负。

晶荧流霞波,泔淡白玉斗。

欢来无虚席,嘲笑命宾友。

残冬虽馀几,自足数开口。

浩歌迎春风,安用独醒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寒芦

虽居江上城,不识江边路。

故移芦苇丛,粗慰江湖趣。

翠华侵砚席,疏影入牖户。

岁寒待尔共,好尚与时迕。

勿以比蒹葭,苍苍瘁白露。

形式: 古风

和两府诸公马上作

富贵信多士,况乃主恩深。

京洛多风尘,冠盖自成阴。

片言代拱璧,一顾溢千金。

嗟我固贫贱,处俗谬浮沈。

咄咄人间世,俯仰愧山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