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两篇(其一)

滕王阁下水初生,闻道登临复快晴。

帝子讵知陈迹在,长江肯趁曲池平。

山楹雨罢珠帘捲,檐铎风惊玉佩鸣。

满眼悲凉今古恨,人生辛苦竟何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题为《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两篇(其一)》。诗中描绘了滕王阁下的景色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自然美的融合。

首联“滕王阁下水初生,闻道登临复快晴”,开篇即以滕王阁为背景,描绘了初生的流水与晴朗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的一幅历史与自然相交融的画面。

颔联“帝子讵知陈迹在,长江肯趁曲池平”,通过“帝子”这一典故,暗指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不再的感慨。同时,“陈迹在”与“曲池平”形成对比,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历史痕迹的隐喻,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永恒。

颈联“山楹雨罢珠帘捲,檐铎风惊玉佩鸣”,进一步描绘了滕王阁在雨后的景象,珠帘被卷起,檐下的铎铃在风中响起,仿佛是自然界的乐章,与前文的“快晴”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意境。

尾联“满眼悲凉今古恨,人生辛苦竟何成”,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满眼的悲凉不仅是对历史的哀叹,也是对人生的反思,暗示了在面对时间和自然的循环往复中,人类的辛劳与努力最终可能难以达到某种明确的成就或满足,引发读者对于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滕王阁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两篇(其二)

知向潮边弄碧漪,栏干三抚漾晴辉。

流传妙语惊离阔,想像清游欲奋飞。

公去不应停驿骑,我来直欲挂朝衣。

南州高士何由见,且看新荷出水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秀野韵五首(其一)

史君帘阁对脩筠,起看名园雨后春。

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酹花神。

未酬管乐平生志,且作羲黄向上人。

祇恐功名相迫逐,不容老子卧漳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秀野韵五首(其二)

满园红紫已争新,百啭幽禽亦唤人。

蜡屐未妨泥步稳,珍丛终恨雨来频。

卧看晓色忻初霁,起约良游醉好春。

却笑当年金谷燕,相随仆仆望车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秀野韵五首(其三)

惆怅春馀几日光,从今风雨莫颠狂。

急呼我辈穿花去,未觉诗情与道妨。

萝带不须吟杜若,角弓聊复赋甘棠。

淋浪坐客休辞醉,饮罢晞身向九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