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睡

雨去天已秋,暑归日犹永。

聊为清昼眠,度此亭午景。

虫鸣篱落晚,地僻邻里静。

起坐晚闻鸡,虚堂无俗听。

我非汲汲者,失脚陷机阱。

天道不吾欺,兹焉遣朝暝。

形式: 古风

翻译

雨过之后秋意渐浓,夏日余热仍未消散。
暂且在白天小憩,度过正午的宁静时光。
傍晚时分虫鸣四起,身处偏僻之地,邻居悄然无声。
起身听到深夜鸡鸣,空荡的厅堂只有自然之声。
我不是急于求成之人,却不慎陷入世俗的陷阱。
上天并未欺骗我,它安排了从早到晚的生活节奏。

注释

雨去:雨过。
天已秋:秋意渐浓。
暑归:夏日余热。
日犹永:仍未消散。
聊为:暂且。
清昼眠:白天小憩。
度此:度过。
亭午景:正午的宁静时光。
虫鸣:虫儿鸣叫。
篱落晚:傍晚时分。
地僻:偏僻。
邻里静:邻居悄然无声。
起坐:起身。
晚闻鸡:深夜鸡鸣。
虚堂:空荡的厅堂。
无俗听:没有世俗的声音。
我非:我不是。
汲汲者:急于求成的人。
失脚:不慎。
陷机阱:陷入陷阱。
天道:上天。
不吾欺:并未欺骗我。
兹焉:它安排。
遣朝暝:安排了从早到晚的生活节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诗人在雨过天晴之后,享受着清凉的昼睡。开篇两句“雨去天已秋,暑归日犹永”写出了初秋时节特有的气候转换,即便是雨水洗净了尘埃,但夏季的热气还未完全消散,阳光依旧强烈。

接着,“聊为清昼眠,度此亭午景”表现出诗人在一个安静的庭院中小憩片刻,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凉与宁静。这里“亭午景”的描写,不仅是对空间环境的细腻描绘,也寓含了时间的停顿感。

“虫鸣篱落晚,地僻邻里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氛围。蟋蟀在午后的篱笆间鸣叫,声音细微而清晰,而诗人所处之地,因远离尘嚣,邻里之间更显得安静无声。

“起坐晚闻鸡,虚堂无俗听”表明诗人的睡眠虽然短暂,但却是完全放松的。醒来时听到了傍晚鸡鸣的声音,而周围环境依旧保持着清净,没有世间杂音的干扰。

最后四句“我非汲汲者,失脚陷机阱。天道不吾欺,兹焉遣朝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一种反思。他自认为不是那种过分急躁的人,但却不小心跌入了世间的陷阱。这也许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命运的一种无奈与接受。最后一句“天道不吾欺,兹焉遣朝暝”则是对天意的一种顺从,认为一切皆有其自然之理,不可强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午后场景和内心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节奏的感悟,以及在动荡的世间中寻找一份超然的智慧。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架蒲萄

蒲萄盘屈如修蛇,春来蛰起纾横斜。

延之升架鳞甲动,旧蘖粲粲生光华。

盘堆马乳未敢望,殷勤灌溉意非他。

要听暑雨鸣大叶,窗间致榻围青纱。

年来幽淡亦有趣,自值花草占萌芽。

奔波玄德老不遂,正尔种菜岂不佳。

犹嫌尚遣儿辈觉,方食失匕徒惊嗟。

形式: 古风

某寒热伏枕已数日忽闻车骑明当接顿睡中得韵语数句上呈四丈龙图兼记至日之饮

山羊卷酥如切玉,剪毛胡羊花作肉。

烛前醉客淋漓时,山泉更煮如珠粟。

深泥三尺归不记,日到床前初睡足。

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

客来但办君且去,卧听涓涓雪消屋。

因山事严京兆出,十驿人人如在目。

驼裘便面行野时,晴郊已动陈根绿。

形式: 古风

柯谷

柯谷秋已晚,衡门终日閒。

老唯谋酒食,病更怯风寒。

暖脚毡鞋稳,蒙头衲帽宽。

年来谙世事,对客欲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永丰坊里旧腰支,曾见青青初种时。

看尽道边离别恨,争教风絮不狂飞。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