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玉峰琳长老归返清泉的情景,充满了对长老修行之路的感慨与对杭州美景的向往。首句“越国吴门路几重”,以“几重”二字,形象地表达了长老归途的漫长与曲折,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接着,“登高涉险访灵踪”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长老在修行过程中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未游东海观龙井,不到西天遇鹫峰”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长老尚未亲历的修行圣地,暗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而“飞锡去回临水寺,雨花来赴上堂钟”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长老在修行过程中的宁静与庄严,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最后,“相逢欲问杭州景,十里荷花九里松”两句,将目光转向了杭州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长老未来生活的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是对长老修行精神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扬,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与自然美的双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