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公祥承事诗(其二)

昔过高阳里,尝登通德门。

敢违乡党敬,尚想典刑存。

乔木萦心曲,空花浥泪痕。

定应归净土,何必赋招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从前我曾路过高阳里,也曾攀登过通德门。
哪里敢违背乡亲们的尊敬,心中仍怀念着古老的法则和典范。
高大的树木萦绕在我心头,虚幻的花朵沾湿了我的泪痕。
我必定回归清净之地,何须再吟唱招魂的诗篇。

注释

昔:从前。
过高阳里:路过高阳里。
尝:曾经。
登:攀登。
通德门:地名,可能指代某个重要城门。
敢违:哪里敢违背。
乡党:乡亲们。
敬:尊敬。
尚想:仍然怀念。
典刑:古代的法则和典范。
乔木:高大的树木。
萦心曲:萦绕心头。
空花:虚幻的花朵。
浥泪痕:沾湿泪痕。
定应:必定。
净土:清净之地,这里可能指来世或理想之地。
何必:何须。
赋:吟唱。
招魂:召唤灵魂回返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悼念吴公祥承事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思。首句“昔过高阳里”回忆了与吴公共度的时光,可能是在高阳里的一次聚会或访问。接着,“尝登通德门”暗示了一起的重要经历,可能是象征性的,也可能是实际的登门拜访。

“敢违乡党敬”表达了对吴公在乡里的威望和尊敬的敬畏之情,不敢违背。而“尚想典刑存”则强调了吴公的公正严明,他的行为准则如同法律般深入人心。“乔木萦心曲”以乔木比喻吴公的高大形象,寓意其人格魅力长久影响着诗人;“空花浥泪痕”则流露出诗人因怀念而落泪的情感,空花象征虚幻,泪水则是对逝者的哀悼。

最后两句“定应归净土,何必赋招魂”表达了诗人对吴公灵魂归于宁静之地的坚信,认为他无需再被外在形式的招魂仪式所扰,而是已经安然离去,回归到清净的世界。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故去友人的深情缅怀和崇敬。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吴公祥承事诗(其一)

故国衣冠后,传家礼法尊。

击鲜更下舍,容驷闶高门。

河润金挥橐,风流酒满樽。

平生阴德事,五世眼中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挽承事汤公诗

屋底千金润,尊前一笑真。

名蓝寻入社,家事岂关身。

丈室空天女,凌波悼洛神。

鹿门携手后,还有姓庞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范承事诗

贝叶神怡处,南柯梦觉时。

月评依旧好,露挽不堪悲。

分米谁怀惠,兼金肯拾遗。

绀莲华发后,见佛想舒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俞君任通判诗

乡评月旦尚依然,旁郡人称别驾贤。

邂逅宦途同晚岁,游从太学记当年。

谁怜冷落堪为地,我欲吹嘘送上天。

荐墨未乾君已矣,漫凭楚挽慰重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