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张肖山从廷尉调任至建宁按察使,途中返回四川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张肖山在旅途中的不同景象和心境。
首联“金明初彻鹭鹓班,玉节雄分虎豹关”,开篇即以金明初晓、鹭鹓班列、玉节雄风、虎豹关隘的壮丽景象,渲染出张肖山出行时的庄严与雄伟。鹭鹓班列象征着官场的秩序与尊严,玉节则代表了张肖山作为官员的权威与尊贵,而虎豹关隘则暗示了旅途的艰险与挑战,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巧妙地勾勒出张肖山出行的宏大背景。
颔联“春色长留丹笔署,霜威遥动幔亭山”,进一步描绘了张肖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春色长留,意味着张肖山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寓意着他为地方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丹笔署则是指他公正严明的施政,使得春色得以长久留存。霜威遥动,则是形容张肖山的威严与影响力,即使远在幔亭山,也能感受到他的力量与影响,这既是对张肖山个人魅力的赞美,也是对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品格的颂扬。
颈联“仙岩行续虹桥断,梓里先迎驷马还”,通过仙岩与虹桥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张肖山在途中的行进与归家的喜悦。仙岩行续,象征着张肖山在旅途中不断前行,追求卓越;虹桥断,可能是指旅途中的某种阻碍或困难,但最终被克服,寓意着张肖山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进的决心。梓里先迎驷马还,则描绘了家乡亲人对张肖山归来的热烈欢迎,驷马代表了隆重与荣耀,预示着张肖山归来将受到极高礼遇。
尾联“七步扶携瞻露冕,须君早振海东轓”,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张肖山的期待与祝福。七步扶携,可能是指张肖山在归途中需要人搀扶,这里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含了对张肖山身体健康的关心。瞻露冕,则是对他作为官员身份的尊敬与期待。须君早振海东轓,则是希望张肖山能早日回到海东地区,继续发挥他的才能与影响力,为地方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肖山出行过程中的自然景观、社会活动以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以及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