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饯行

君到西湖四月天,酴醾过后藕花前。

却看梅子垂金弹,恰映杨花铺白毡。

掷帽袁耽无复戏,著鞭祖逖有谁先。

姑苏傥见平反使,生涩休言有此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你来到西湖的四月天,酴醾花期已过,接踵而来的是藕花盛开。
再看那梅子挂满金色,正好映衬着漫天飞舞的杨花,如同白毡铺地。
袁耽不再随意抛帽游戏,祖逖振臂一呼,又有谁能先他一步。
如果姑苏有幸遇到公正的使者,就别提这篇略显生涩的诗篇了。

注释

君:你。
到:到达。
西湖:杭州西湖。
四月天:春季。
酴醾:一种花。
过后:之后。
藕花:荷花。
却看:再看。
梅子:果实。
垂金弹:挂着金黄色。
恰映:恰好映照。
杨花:柳絮。
铺白毡:像白毡一样铺开。
掷帽:扔帽子的游戏。
袁耽:人名,这里代指悠闲的人。
无复:不再。
戏:游戏。
著鞭:挥鞭激励。
祖逖:人名,励志的人物。
姑苏:苏州的古称。
傥:倘若。
平反使:公正的使者。
生涩:不流畅。
休言:别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游西湖的景象,诗人邓深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怀融为一体。开篇“君到西湖四月天”即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框架,四月的西湖正值花开季节,春意盎然。“酴醾过后藕花前”,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是在酒醒之后,又或是在荷花盛放之际,踏上了这次游历。

“却看梅子垂金弹,恰映杨花铺白毡”两句,不仅描绘了梅子的金黄与杨花的洁白,更通过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梅子如同小巧的金弹,既形象又富有质感,而杨花则铺展开来,如同白色的毡毛。这两种不同的花卉特性,共同构筑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掷帽袁耽无复戏”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愫。他不再像往常一样嬉戏,而是更为沉静地去感受周遭的美好。接着,“著鞭祖逖有谁先”,诗人的自问,仿佛是在探讨着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或许在寻找一个平衡点。

最后两句“姑苏傥见平反使,生涩休言有此篇”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对于自己创作的态度。通过这首诗,邓深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同时也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记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成功地将个人情怀与自然美景融合,展现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收录诗词(205)

邓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克修

懒慢相成拙似初,亲朋莫问近何如。

居然野性成孤鹤,聊尔尘编扑蠹鱼。

才比刘墙犹自短,诗如陶粟了无储。

骊珠相畀知君厚,燕石轻酬笑我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答社友

小轩名大隐,粗可供趺坐。

遮眼时翻书,静愿结香火。

似介还似痴,所向与时左。

不践名利途,窃谓志亦果。

人生天地间,世路多坎坷。

成败端有数,巧力不容佐。

昧者迷所之,大似蚁旋磨。

君看禽高飞,翼倦千仞堕。

太刚者易亡,太锐者必挫。

得失相乘除,倚伏两福祸。

顾予何所乐,日晏得高卧。

岂惟七不堪,万事付懒惰。

侪类每见宽,亦不攻其过。

美人如敬翁,学问精而夥。

松柏生涧壑,霜干久长大。

富贵应不免,时有可未可。

何须穷妇吟,再三叹寒饿。

且冀宽此抱,会当有知我。

属和聊写情,暂辍园蔬课。

形式: 古风

竹筒养梅置窗间

竹与梅为友,梅非竹不宜。

截筒存老节,折树冻疏枝。

静牖初安处,清泉满注时。

暗香披拂外,细细觉风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观游女次韵

丽人春游相百十,此风长沙云旧习。

绮罗映肌白玉鲜,珠翠压鬓乌云湿。

借地持杯递呼唤,笑指花枝时小立。

晚风忽遣柳棉飞,竹径梅亭巧穿入。

恼乱游人归不去,使我樽中无以给。

谁念朝来丘陇间,纸钱吹落无人拾。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