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望雪辞》是明代诗人倪岳所作,表达了对冬日干旱、期盼降雪以缓解农业困境的深切情感。
诗中开篇即以“夫何玄冥雨雪之愆期兮”引出主题,感叹冬季迟迟未见雪花降临,似乎违背了自然规律。接着,“云何为兮不同,霰何为兮不集”,诗人质疑为何雪花不能如霜一般聚集,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期待。随后,诗人通过“风不凛兮凄其,气不严兮烈栗”描绘了冬日的寒冷,进一步强调了降雪的迫切性。
“何颛顼之不廉兮,夺彼阳春之煦日”一句,诗人将责备指向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表达了对自然秩序混乱的不满。接下来,诗人转向对农业的关怀,“煦日兮融融,念匪春兮伊冬。眷连云兮宿麦,及在地之遗螽”,描述了阳光与作物的关系,以及对冬季作物生长的担忧。
“苟一雪兮有靳,曷由致兮年丰”表达了对降雪的渴望,认为降雪能带来丰收。然而,“年不顺成兮曷怙,札瘥多兮沴气布”,指出若无降雪,将会导致农作物歉收,灾害频发。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农业歉收的忧虑。
“步璿衡以推测,求苍天之何故”,诗人试图通过观察天象来寻找答案,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探索精神。然而,“天漠漠兮莽无垠,目渺渺兮徒伤神”,面对广阔无垠的天空,诗人感到无力和无奈。
“嗟三农之渴,想何滕六之不仁”,诗人对农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同时也对未能及时降雪的自然现象表示遗憾。最后,“冬之日兮苦短,节序迈兮非缓”,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和季节的更迭。
“恨不得起逝波于银潢,烦此天孙之一剪”,诗人表达了希望借助银河的力量,请求织女(传说中的天孙)帮助降雪的愿望。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超自然现象的寄托。
“天与民兮情自符,德潜感兮非我诬”,诗人认为天与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自然界的运作并非无理可循。尽管当前面临困境,但相信通过祈祷和努力,能够得到上天的恩惠。
“况岁腊兮尚远,更圣皇之驭图”,诗人提到新年即将到来,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通过皇帝的治理,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这体现了对政治权威的信任和期待。
“将天心兮上格,驱丰隆兮命风伯”,诗人呼吁上天顺应人心,派遣雷神丰隆和风神风伯,带来降雪。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霏缤纷兮素英,大雪降兮三白”,诗人想象着雪花纷飞,大地覆盖着洁白的雪景,表达了对降雪的美好愿景。
“跂予兮望之,尽六合兮登春熙”,诗人翘首以待,希望这场雪能遍及整个世界,带来春天般的温暖。这表达了对和平、繁荣和生机的向往。
“承上天之嘉惠,皆吾皇之恩私”,诗人认为这场雪是上天的恩赐,也是皇帝仁政的结果,表达了对皇权的尊敬和对国家治理的期待。
综上所述,《望雪辞》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农业、民生和自然和谐的关切,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