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令尹喜雨谣

乖龙行雨来,阴云暗长空。

父老急避雨,枕籍丛祠中。

共说今年好令君,愁民心与天心通。

推收不行二十载,编户流离注虚税。

救焚拯溺不移时,感召丰穰如有期。

夏潦秋必旱,家家发忧叹。

人言令君先民忧,祷神得雨民忧散。

绝怜得雨如得金,黄金不入饥时眼。

君不见去年河陕间,到处各有守令官。

尽心弭灾岂无术?坐使生齿遭艰难。

忠臣忍读罪己诏?富儿勇取入粟官。

呜呼,从渠入粟为官至卿相,徙薪合在焦头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朱升对一位地方官员(唐令尹)成功祈雨并缓解当地干旱情况的赞美。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比喻,展现了官员的仁政与民众的喜悦。

首句“乖龙行雨来”,巧妙地将龙与雨水联系起来,暗示了官员通过某种方式召唤了雨水的到来。接着,“阴云暗长空”描绘了乌云密布的天空,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这一景象与后文的“共说今年好令君”形成对比,突出了官员的智慧与能力。

“父老急避雨,枕籍丛祠中”描述了村民们在雨前匆忙躲避的情景,而“共说今年好令君”则表达了他们对官员的感激之情。这不仅体现了官员与民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反映了其在困难时期所展现出的领导力。

接下来的几句“推收不行二十载,编户流离注虚税”揭示了过去二十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税收无法正常征收。而“救焚拯溺不移时,感召丰穰如有期”则赞扬了官员及时采取行动,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并期待未来丰收。

诗中提到的“夏潦秋必旱,家家发忧叹”反映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以及人们对干旱的担忧。然而,“人言令君先民忧,祷神得雨民忧散”表明官员不仅关心民众的日常忧虑,更是在干旱之前就采取措施,最终通过祈雨成功缓解了危机。

最后,“绝怜得雨如得金,黄金不入饥时眼”强调了雨水对于干旱地区的重要性,比黄金更为珍贵。这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的价值,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存挑战时的深刻感悟。

“君不见去年河陕间,到处各有守令官。尽心弭灾岂无术?坐使生齿遭艰难。”这部分通过对比去年的情况,强调了官员在灾害面前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同时,也对那些未能有效应对灾害的官员提出了批评。

“忠臣忍读罪己诏?富儿勇取入粟官。”这两句表达了对官员忠诚与责任感的肯定,同时也对那些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民生的官员进行了讽刺。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一位为民着想、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官员的高度评价。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在赞美官员的同时,也反思了社会中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性。

收录诗词(81)

朱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喜雨

长风吹云云似墨,例海倾河来顷刻。

父老欣欣拜令君,令君说是天公力。

佐曹未离神庙里,祈祷灵通乃如此。

但讶炉烟起作云,那知心液蒸成雨。

高田梯级流天浆,穷原广壑如陂塘。

明日入山取竹木,早称好日添囷仓。

百姓莫忘得雨喜,日祝令君寿千岁。

令君常持祷雨心,百里生灵望更深。

君不见蔀屋年来转焦苦,胜似枯田待甘雨。

形式: 古风

赋怪蝶

蝴蝶本化生,变化剧仓?。其父名乌足,其子干余骨。

古有南华仙,偏爱谈此物。

终然归一梦,物我两飘忽。

近日雒□氓,流言自南国。

妖徒兢传播,奸类争出没。

海阳贤令君,此时诛怪惑。

快挥判花笔,勇作击蛇笏。

寓公权德舆,人杰不世出。

法路启端倪,诗史书始卒。

坐令穷山民,脱然超鬼窟。

锦鲸始卷还,词源方汨汨。

形式: 古风

题静庵

三圣妙传心,心体存于静。

执中又三言,近来惑未省。

诗书每谆切,邹鲁犹衍永。

德性敬所尊,放心闲弗骋。

归根乃春茁,用晦岂灰冷。

彼所谓善刀,我所谓尚褧。

寥寥越千祀,舂陵一提醒。

紫阳书满家,鼻端最机警。

南州今孺子,名庵在近境。

明当从之游,飞度韩田岭。

形式: 古风

和休邑唐明府哭弟韵

执手忆长路,托体悲高原。

何论手足恩,常情可忍言。

公家此令弟,高怀寄林园。

文章丽以则,善庆子又孙。

元方人所钦,清流想同源。

帷巾所讲贯,华藻相翩翻。

人生会有归,橐钥吐复吞。

修短一间耳,古来谁独存。

不忘谓之寿,可与通人论。

开导其嗣息,天理培灵根。

啼乌夜欲旦,飞蚊日将昏。

勖哉崇美德,忧喜在一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