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中秋新河

正秋阴盛处,忽荡起、一冰轮。

甚汉魏从前,才人胜士,断简残文。

都无一词赏玩,更拟将、美色似非伦。

此意谁能领会,自夸光景长新。得阴多处倍精神。

俗眼转增明。向大第高楼,痴儿騃女,脆竹繁裀。

此心到头未稳,莫古人、真不及今人。

坐看两仪消长,静观千古浇淳。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鉴赏

这首宋词《木兰花慢·中秋新河》是魏了翁所作,描绘了秋季阴盛之时,一轮明月忽然升起的景象。诗人以汉魏时期的才子佳人为背景,感叹即使有古代的优美诗词,也无法与眼前的新河月色相比。他感慨无人能真正欣赏这独特的美景,认为现代人的感受或许更为新鲜独特。

接着,诗人描述了在阴凉之处,月光显得格外明亮,照耀着高楼大厦和热闹的人群,包括那些孩子和女子。然而,他内心深处并不满足于这种表面的繁华,认为古人的情感深度可能超越了今人。最后,他以"坐看两仪消长,静观千古浇淳"收尾,表达了对自然变化和历史沉淀的沉思,以及对朴素淳朴情感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中秋月夜的描绘,寓含了对古今文化变迁的反思,以及对个人情感体验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即席和韵

问梅花月里,谁解唱、小秦王。

向三叠声中,兰桡荃棹,桂醑椒浆。

明朝濮渝江上,对暮云、平野北风凉。

准拟八千里路,破除九十春光。砚涵槐影漾旗常。

披拂御炉香。念人世难逢,玉阶方寸,陛楯颜行。

休言举人文字,系一生、穷达与行藏。

凡卉都随岁换,幽兰不为人芳。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生日谢寄居见任官载酒三十七岁

怕年来年去,渐雅志、易华颠。

叹梦里青藜,间边银信,望外朱轓。

十年竟成何事,虽万钟、于我曷加焉。

海上潮生潮落,山头云去云还。人生天地两仪间。

只住百来年。今三纪虚过,七旬强半,四帙看看。

当时只忧未见,恐如今、见得又徒然。

夜静花间明露,晓凉竹外晴烟。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水龙吟.登白鹤山,借前韵呈同游诸丈

阑风长雨连霄,昨朝晴色随轩骤。

松声花气,江烟浦树,如相迎候。

山送青来,僧随麦去,山为吾有。

更支筇直上,薜萝深处,云垂幄、藓成甃。

未至相如独后。对山尊、劝酬多又。

记曾犯雪,重来已是,绿肥红瘦。

好语时闻,忧端未歇,倚风搔首。

谩持觞自慰,冰山安在,此山如旧。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上巳和黄成之韵

尚记春归日,锦绣裹江城。

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鱼鸟自飞自跃。

红紫谁开谁落。天运渺无声。

四序镇如此,当当复亭亭。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

竞传元巳天气,别是一般清。便引郑郊溱洧。

不道孔门沂泗。大道掌如平。

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