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变迁的感慨。开篇“吴越犹干地要冲,树亭危岸势凭空”两句,勾勒出一幅险峻的山水画面,吴越之地的地貌特征和亭子的位置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接下来的“春潭倒影黄昏月,古木喧声白昼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春天的潭水映照出晚霞中的明月,古老的树木在白日里发出沙沙声响,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
“鸥鹭惯来窥宴席,烟云无著护帘栊”则是对自然景物与人工建筑之间关系的细致刻画。水鸟在这里成了常客,它们似乎在窥视着亭中的宴席,而烟云缭绕却又像是无形的帘幕,保护着这片宁静。
最后,“凄凉故国多迁变,独有溪山在望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和故土的怀念。尽管时代在不断变化,但那流水般的溪谷和连绵不绝的山峦,却依旧是诗人心中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对故国变迁的无奈与怀念,是一首集情感与山水画意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