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上方僧又起,清磬出林初。
吟苦晓灯暗,露零秋草疏。
旧山多梦到,流水送愁馀。
寄寺欲经岁,惭无亲故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在清晨起床后,敲响了清脆的磬钟,声音从林中传出。诗人通过“吟苦晓灯暗”表达了对佛法修炼的艰难和内心的苦恼,以及晨曦微光与灯火交替时刻的寂寞。在“露零秋草疏”的描写下,我们感受到了秋天露水点点,草木稀疏,自然界的萧瑟与僧人的孤独相互映衬。
“旧山多梦到”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思念,而“流水送愁馀”则是他用来表达心中的忧郁和无尽的离别之情。最后,“寄寺欲经岁,惭无亲故书”表现了诗人希望在寺中度过一年时间,却又感到羞愧,因为他没有亲朋好友可以书信往来。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清晨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孤独、追忆和忧伤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古人在自然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心境。
不详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自尔归仙后,经秋又过春。
白云寻不得,紫府去无因。
此地空明月,何山伴羽人。
终期华表上,重见令威身。
乐游原上望,望尽帝都春。
始觉繁华地,应无不醉人。
云开双阙丽,柳映九衢新。
爱此频来往,多闲逐此身。
亭台腊月时,松竹见贞姿。
林积烟藏日,风吹水合池。
恨无人此住,静有鹤相窥。
是景吟诗遍,真于野客宜。
相逢话清夜,言实转相知。
共道名虽切,唯论命不疑。
吟身坐霜石,眠鸟握风枝。
别忆天台客,烟霞昔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