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庵作板屋诗以落之

竹楼颇高寒,茆亭复卑下。

卑高两适宜,无如板屋者。

制朴体势牢,费省工力寡。

虽然立四柱,乃不施片瓦。

无阶安碝磩,有壁谢垩赭。

方可横二弓,低莫旋疋马。

石几浅作台,蒲团小为坐。

有如卧车厢,又似泛船舸。

深温最宜冬,爽垲仍便夏。

可以舒简编,可以陈盏斝。

谁能善丹青,为予备模写。

写示五侯家,相校何如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板屋的独特见解与喜爱。诗中将板屋与竹楼、茆亭、石几、蒲团等元素结合,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不同材质的房屋,诗人强调了板屋在结构、成本、实用性以及季节适应性上的优势。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板屋的构造特点:朴素而稳固,建造成本低廉且无需大量劳力。尽管没有屋顶,但其四柱支撑的结构足以抵御风雨。墙面不施粉饰,保持自然本色,地面铺设石块或砖块,既实用又耐用。板屋的尺寸适中,适合放置简单的家具,如石几和蒲团,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后半部分则进一步阐述了板屋的使用功能,无论是冬季的温暖还是夏季的凉爽,板屋都能提供理想的居住体验。诗中提到可以在此阅读书籍、摆放酒具,享受宁静的时光。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有擅长绘画的人能将这独特的板屋描绘下来,以便与他人分享,并进行比较,显示出他对板屋的喜爱与自豪。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板屋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材料的欣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板屋这一日常建筑转化为富有诗意的艺术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再次

世从有巢来,其变日以下。

高栋夸连云,琐琐何为者。

西戎闻有之,中古已甚寡。

既横木为门,复以板代瓦。

还愁雨如麻,最喜日色赭。

主人久登瀛,门外施行马。

不烦十家产,恰受两人坐。

制岂仿僧寮,材乃取市舸。

椎结碍弥明,小冠宜子夏。

名岂虚铁垆,价已踰玉斝。

每于公暇来,便觉素心写。

问谁来最多,恐莫如予也。

形式: 古风

三次

陶潜傲羲皇,一卧北窗下。

岂知负朝暄,又若差胜者。

月庵岂不佳,得日乃较寡。

南墙有隙地,顾安所得瓦。

客来传新样,草木颇遭赭。

何云不日成,其待可倚马。

荆墩与蒲团,趁日每此坐。

问屋何所名,颇似六一舸。

问制何所师,卑宫闻自夏。

问公何所为,席间但尘斝。

有琴亦不弹,有帖亦不写。

不乐亦不忧,居常晏如也。

形式: 古风

次韵板屋二适(其一)负暄

茅檐有冬日,可爱乃易落。

为公独迟迟,怜渠能灼灼。

退朝坐蒲团,嗒然效南郭。

时维春冬交,正值阴阳搏。

屋头上阳乌,篱边鸣冻雀。

方知黄绵袄,绝胜青绫幕。

暖入支体舒,懒任傍人谑。

及晨卯酒酣,正昼蜂衙作。

玄冥顿无威,阳春真有脚。

一室不愿馀,四大殊能著。

自谙此中趣,经书亦可阁。

持欲献吾君,未许专此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次韵板屋二适(其二)看雪

吾闻老农言,一冬见三白。

来年定有年,无烦问诸易。

寒日翳翳明,暮雪漼漼积。

时闻洒窗棂,兼恐摧屋脊。

平铺瓦沟满,低压墙檐侧。

纤纤谁所裁,逐逐若相逼。

庭空印鹤趾,裘弊欺狐腋。

况当板屋看,稍若朱帘隔。

柳弱不胜扶,藤重那能掷。

旋扫入茶垆,复取映书册。

缄诗忽何来,冻手呵自拆。

惟嫌独醒醒,羊羔谁与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