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秋蝉初鸣,声声悲凉,仿佛总是在我远行之际响起。
它让我想起去年那同样哀婉的蝉鸣,如今又在何处枝头响起?
细细聆听,仍能辨出那熟悉的余音袅袅,回首间,昔日的蝉声似乎还在耳畔徘徊。
这断断续续的蝉鸣来自哪家院落的树上?凉风中,它似乎在为一场离别奏响挽歌。

注释

先秋蝉:指初秋时节开始鸣叫的蝉。
一悲:形容蝉鸣声带有一种悲凉的气氛。
长是:常常是,往往在。
客行:旅人出行,远行。
时:时候。
曾感:曾经感受到。
去年者:指去年鸣叫的蝉。
又鸣:再次鸣叫。
何处枝:在哪个树枝上。
细听:仔细聆听。
残韵在:残留的音韵犹存。
回望:回头回想,回顾。
旧声:过去的蝉鸣声。
迟:此处指声音回荡、拖延,迟迟未消散。
断续:时断时续,不连贯。
谁家树:哪一家的树木,指不确定的某户人家的树。
凉风:微凉的风。
送别离:伴随着离别,仿佛在送别旅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蝉鸣的场景,通过蝉鸣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离别之情的感慨。诗中“先秋蝉一悲”直接点出了主题,蝉鸣的悲凉与秋意相结合,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长是客行时”则透露出诗人常年漂泊的生活状态,蝉鸣声成了他旅途中不可多得的伴侣。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现实中的蝉鸣声所激起的情感波动。蝉鸣声如同时间的脚步,不断地提醒着人们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则是诗人对蝉鸣声进行细腻倾听,并且在心中追寻那些已经过去的声音,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过往的怀念和留恋。这里的“迟”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形容了蝉鸣声的尾音,也隐含着诗人内心对于时间流逝的不舍。

最后两句“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则是对蝉鸣声所在之树的描写,以及这种声音与凉风共同营造出的离别氛围。这里的“断续”形容了蝉鸣声的间歇,而“谁家树”则让人联想到无数的家庭和生命,蝉鸣声成为了这些生命故事的一部分。而“凉风送别离”则是对秋天特有的凉风与离别情绪的形容,它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蝉鸣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旅途生活和离别之情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意境凄美而又不失深远。

收录诗词(168)

张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滕王阁

昔人登览处,遗阁大江隅。

叠浪有时有,闲云无日无。

早凉先燕去,返照后帆孤。

未得营归计,菱歌满旧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题小松

松子落何年,纤枝长水边。

斸开深涧雪,移出远林烟。

带月栖幽鸟,兼花灌冷泉。

微风动清韵,闲听罢琴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山僧院

溪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

地寒松影里,僧老磬声中。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

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广信寺

亭北敞灵溪,林梢与槛齐。

野云来影远,沙鸟去行低。

晚渡明村火,晴山响郡鼙。

思乡值摇落,赖不有猿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