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僧院

溪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

地寒松影里,僧老磬声中。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

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曾经在溪边小路上漫步的日子,如今多年过去仍与往昔一般无异。
寒冷之地松树的影子投射其间,年迈的僧人在悠扬的磬声之中。
远方清澈的溪水伴着清风徐徐落下,悠闲的白云穿行于别院之间。
倘若心中本无挂碍,又何必要再去谈论空无之事呢?

注释

溪路:沿着溪流的小路。
曾来日:曾经来过的日子。
年多:许多年过去了。
与旧同:与过去的情况相同,未变。
地寒:环境寒冷。
松影:松树的影子。
僧老:年老的僧人。
磬声:寺庙中敲击磬石发出的声音。
远水:远处的溪水。
清风:清爽的风。
落:此处指风吹动水面,或风带来的凉爽感觉。
闲云:悠然飘荡的云朵。
别院:独立的庭院,通常指寺庙中的附属院落。
心源:内心深处的本质,也指人的本性、初心。
若无碍:如果没有任何阻碍、挂念或烦恼。
何必:何必要,为何需要。
更论空:进一步去讨论、探究空无(佛学概念,如空性、空理等)的道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僧院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澄明的禅意。诗人以第一人称回忆曾经来到这个地方,时间流逝,但与旧日相比,感觉依旧。"地寒松影里,僧老磬声中"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冬季山中的宁静景象,冷冽的气候下,仅有松树的影子和老僧敲磬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寂寞而神秘的氛围。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这两句,则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远处的流水和清风轻拂过面,而闲适的云彩在僧院上空自由穿梭,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自在悠然的情趣。

最后两句"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追求。"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本原,"无碍"则是没有任何挂碍或障碍。诗人通过这句话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达到心灵自由自在的境界,不再需要讨论那些虚空缥缈的概念。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僧院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体验。

收录诗词(168)

张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广信寺

亭北敞灵溪,林梢与槛齐。

野云来影远,沙鸟去行低。

晚渡明村火,晴山响郡鼙。

思乡值摇落,赖不有猿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题友人林斋

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

不离高枕上,似宿远山边。

簟冷窗中月,茶香竹里泉。

吾庐近溪岛,忆别动经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友人草堂

空山卜隐初,生计亦无馀。

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深林收晚果,绝顶拾秋蔬。

坚话长如此,何年献子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题古观

急景遰衰老,此经谁养真。

松留千载鹤,碑隔六朝人。

洞水流花早,壶天闭雪春。

其如为名利,归踏五陵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