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太学正节先生徐应镳

国破君亡一死宜,绝怜儿女死如饴。

龙池久负娲皇誓,蛙坎空遗烈士悲。

洗骨不污唐六馆,沥心无愧赵孤儿。

北行多少生还客,休向梯云读墓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国家破碎,君王失位,为国捐躯理所应当,尤其怜惜那些儿女们视死如归。
长久以来未能实现女娲补天的誓言,只留下蛙鸣中的悲壮,让烈士们感到哀痛。
即使洗净骨骼,也不愿玷污唐朝的六馆名声,忠诚之心无愧于赵氏孤儿的期待。
北方有多少归乡的人,不要再在高耸的云梯上读取那些纪念亡者的墓碑了。

注释

国破:国家破碎,形容战乱或衰败。
君亡:君主失去权力或死亡。
如饴:如同甘甜,形容视死如归。
龙池:古代宫殿中的池塘,此处象征朝廷。
娲皇誓:女娲补天的神话,象征修复国家的愿望。
烈士:指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
唐六馆:唐代的学术机构,此处代指声誉。
赵孤儿:赵氏孤儿的故事,象征忠诚和牺牲。
梯云:形容极高或险峻的地方。
墓碑:纪念逝者的石碑。

鉴赏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何梦桂为悼念南宋时期的忠臣、爱国者徐应镳而作。徐应镳,字正节,因反对和亲政策被贬官,最终在流放途中病逝,其忠诚和悲剧命运激发了后人的无限哀思。

诗中的“国破君亡一死宜”,表达的是面对国家沦陷、君主失位的局势,壮士为之而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绝怜儿女死如饴"则形象地描述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和悲惨,儿童的尸体堆积如同粘土一般,令人心痛。

“龙池久负娲皇誓”,这里的“龙池”是指古代神话中天帝的宴会之处,而“娲皇”则是传说中的女娲,她补天时所立的誓言。诗人借用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沉而久远的忧虑。

“蛙坎空遗烈士悲”,“蛙坎”通常指古代忠臣文天祥被害的地方,“空遗烈士悲”则是说在那儿,只留下了对忠义之士的哀思和怀念。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为国捐躯、英勇就义者的深切缅怀。

“洗骨不污唐六馆”,这里的“洗骨”是指清除身上的污秽,不再受世俗牵绊。而“唐六馆”可能是对某处名胜的提及,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那些清白之士,即使在尘世间也能保持洁净的赞扬。

“沥心无愧赵孤儿”,“沥心”是指将心中的不平泄露出来,而“赵孤儿”则是历史上的一个典故,指的是赵氏孤儿被公孙杵臼所杀的故事。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于忠贞之士即使在逆境中也坚守本心、无愧于心的赞美。

“北行多少生还客”,这里的“北行”是指向北方的旅途,而“生还客”则是在战争或流离失所中能够生还的人。诗人通过这个描写,表达了对那些经历苦难仍能生存下来者的深切同情。

最后,“休向梯云读墓碑”,是劝诫人们不要再去高处(梯云)阅读古墓上的碑文,也就是说,不要再去触碰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悲剧和哀思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缅怀与释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篇悼念忠诚之士、反思历史变迁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忠义之士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挽方宫使

鼎湖弓堕赋归来,地拆天分泰华颓。

膝上二雏兵血燐,楼头万卷劫池灰。

百年豪杰埋荒草,半世功名落大槐。

身后有孙酹松柏,桥陵金粟暗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挽宁谷居士何公三首(其三)

鼠绕枯藤啮未休,得如此老死何求。

翁踰八十媪黄发,孙见曾玄儿白头。

身世幅巾归茧室,岁时盂饭洒狐丘。

百年心事无人识,分付黄花满地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宁谷居士何公三首(其二)

天寒白月堕西湖,血泪啼枯听薤歌。

食子俱亡收子在,近孙犹少远孙多。

北邙有地存诗窖,后圃无人负鞠窠。

欲志鲁山惭四绝,空遗陈迹照松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挽宁谷居士何公三首(其一)

英雄千古入泉台,八十馀龄死更哀。

隐谷云归龙已老,吟坛月堕鹤空回。

黄花满地诗人老,青槚成阡吊客来。

白发盖棺公事了,朔风世路正黄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