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温泉》,是清代诗人姚元之所作。诗中描绘了华清宫温泉遗址的景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历史变迁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句“烈炬烟销水未乾”,形象地刻画了温泉遗址上曾经的繁华,烈火燃烧后的余烬和未干的水迹,暗示了过去的辉煌已成过往。接下来,“华清金粉又凋残”进一步强调了宫殿的衰败,昔日的奢华如今只剩下凋零的金色装饰。
“久无香殿堪寻桂,尚有荒池想浴兰”描绘了宫殿的荒凉,曾经香气四溢的殿堂已无处寻觅,只有荒废的池塘似乎还能让人联想到当年沐浴兰花的盛景。这两句寓言了王朝的更迭,昔日的皇家享受已成追忆。
“秋雨落花金屈戌,野风别燕玉阑干”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秋雨打落花朵,连金制的门环都显得凄凉,野风吹过,燕子离去,玉制的栏杆也显得孤独。这些细节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最后,“鸣泉若解兴亡恨,流到骊山应自寒”以泉水为寄托,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如果这泉水能理解兴衰更替的哀愁,它流淌到骊山时,应该也会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寒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温泉遗址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