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其二)

一别音容两渺茫,不堪端坐细思量。

云收雨散知何处,燕语莺啼亦可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我怜贞白重寒芳。

愁来欲奏相思曲,只恐猿闻也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悼亡(其二)》是明代诗人丘浚所作,表达了对已逝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悼念之情的深沉与复杂。

首句“一别音容两渺茫”,开篇即点明了与逝者之间的离别,音容笑貌皆成过往云烟,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空虚。接下来,“不堪端坐细思量”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面对逝去之人的回忆时内心的痛苦与无法承受的情感压力。

“云收雨散知何处”,以自然景象的变换比喻逝者行踪的不可寻觅,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无奈与哀伤。“燕语莺啼亦可伤”,通过描绘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反衬出悼念者的悲伤情绪,燕子的呢喃与黄莺的啼鸣,在这里成了触动人心的哀歌。

“谁爱风流高格调,我怜贞白重寒芳”,这两句诗则在哀悼的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独特人格魅力的赞美与怀念。高洁的品格、贞洁的品质,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也能散发出独特的芳香,这种精神上的美好成为诗人永恒的追忆。

最后,“愁来欲奏相思曲,只恐猿闻也断肠”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想要通过音乐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但又担心这哀怨的旋律会令山中的猿猴也为之断肠,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这份思念之深,连自然界的生灵也无法承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以及在失去至亲之后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收录诗词(272)

丘浚(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玉峰、,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 字:仲深
  • 号:深庵
  • 籍贯:别号海山老
  • 生卒年:1418~1495

相关古诗词

竹林七贤图

炎精无光蜀烬销,当涂坠地马蹴槽。

矫时之枉遂过正,弃置礼法如毫毛。

太行之阳富脩竹,猗猗万竿似淇澳。

一天爽气风声清,满地凉阴云影绿。

风流酝籍三四子,适从何来聚于此。

中有一人龙凤姿,土木形骸出泥滓。

神交一世皆名贤,浑金璞玉人中仙。

携琴沽酒对青眼,欣然神解皆忘言。

或作绝交书,或为大人传。

穷为途中哭,同向树下煅。颂酒有德,以酒为名。

群豕每同饮,五斗乃解酲。

寓情广陵琴,感旧山阳笛。

黄公炉畔互酣歌,广武观前闲叹息。

作者七贤矣,一去不再来。

荒山既无旧墟落,枯株岂有馀根荄。

我观竹林图,为作七贤歌。

晋人旷达尚玄语,其源起自王与何。

二人开其端,七贤为之倡。

自从决去礼义防,狂澜颓波莫能障。

后人欲知七贤谁,稽山两阮刘王向。

形式: 古风

题山水

我本山中人,老作朝中客。

玉阙金门非不恋,碧水丹丘也须忆。

每当骑马想牵牛,几听鸣銮思棹讴。

梦魂不怕江山远,夜夜飞归海上洲。

欲归未归止惆怅,偶见新图心悒怏。

恍如去国见似人,阒若逃空闻足响。

上题一尘不到处,境静人閒多雅趣。

彷佛疑为旧所居,分明似识曾行路。

记得山中睡起时,倚阁停云有所思。

忽然来我平生友,心欲急见嫌舟迟。

图中便是心中意,风流画史何多致。

半幅轻绡万里思,无乃笔端能缩地。

对此融心神,居然念乡曲。

江上愁心千叠山,云间遁迹三间屋。

忆年十五心尚孩,十八年前曾梦木。

木巳合抱孩白头,某山某水何日重钓游。

尔时江村竹屋下,却望红云在天际,漂渺五城十二楼。

形式: 古风

剡溪图

谁人写此沧州趣,邈出高人隐居处。

千叠坡仙心上山,半壑丁公梦中树。

江天漠漠云悠悠,一尘不到境更幽。

阿谁青天白日里,却驾山阴乘兴舟。

舟从天际来,人倚窗前立。

心急恨到迟,兴尽愁归亟。

人生百岁须臾间,交游心事千万端。

不如意事十八九,朋簪会合良独难。

所以豪杰士,神交反千古。

未见恒相思,既见愁遽去。

幸此太平世,有此数日闲。

拿舟时相访,罄我平生欢。

心交苦不多,好会亦云罕。

如何未相见,中道俄然反。

晋人虚浮固可嗤,王戴交谊薄可知。

须知朋友五伦一,请看此图歌此诗。

形式: 古风

沁园春.寄题岳王庙

为国除患,为敌报仇,可恨堪哀。

顾当此乾坤,是谁境界,君亲何处,几许人才。

万死间关,十年血战,端的孜孜为甚来。

何须苦,把长城自坏,柱石潜摧。虽然天道恢恢。

奈人众、将天拗转回。

叹黄龙府里,未行贺酒,朱仙镇上,先奉追牌。

共戴仇天,甘投死地,天理人心安在哉。

英雄恨,向万年千载,永不沉埋。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