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四首(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翻译

阳春三月在咸阳城,白天繁花似锦绣般灿烂。
在这春光中谁能独自忧愁,只应借酒浇愁以遣怀。
人生的穷困通达与寿命长短,都是造化早就安排好的。
举杯共饮,生死之事变得不再重要,世间万事难以明断。
醉后失去天地界限,独自躺上孤寂的枕头。
忘却自我存在,这样的快乐最为深沉。

注释

咸阳城:古代都城,这里指长安。
昼如锦:形容花色鲜艳,如同锦绣。
春独愁:春天独自感到忧愁。
径须饮:应当立即饮酒来排解愁绪。
穷通:困厄与显达。
修短:寿命长短。
造化:自然,命运。
一樽:一杯酒。
兀然:茫然,无意识地。
孤枕:孤独的枕头,形容独处。
吾身:自我,自身。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酒的深刻感悟与豪放情怀的诗篇。诗人以"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开篇,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其中“咸阳”作为古都之名,不仅指代了特定的地理位置,也隐含着历史的厚重感。接着"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春光时的心境:在这万物复苏、花开满径的季节里,难免会生出些许孤独与忧郁,因此不如举杯邀明月,对影自酌,以酒洗去心中的愁绪。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句,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是长寿还是早逝,这些都是自然赋予的,不可强求。接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的态度: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一杯酒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生与死的界限,而世事如烟,终究难以琢磨。

最后两句"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则是对前述情感的总结。在酒精的作用下,诗人甚至忘却了广袤的天地,只剩下自己与孤独的枕头相伴。而在这种醉态中,诗人的自我意识变得模糊,不再关注外界的一切,是非成败,只留下对内心喜悦的体验,这种乐趣,在诗人看来,是最为深刻和纯粹的。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豪放饮酒与独酌,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境界。它不仅是对春日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宣泄,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月下独酌四首(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杂曲歌辞.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形式: 乐府曲辞

长歌行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