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鲁山段录事和李佥士丁麻姑韵时段奉宪檄赈济

咿轧篮舆从事衫,泥途滑滑石巉巉。

急援野莩填沟壑,敢避行难似陇函。

春气顿回萎草木,长林惊见古松杉。

一夫弗获真吾愧,谁道鲁山非傅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吴澄在赈济灾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咿轧篮舆从事衫”以生动的细节开篇,描述了赈济队伍中官员乘坐简陋篮舆的情景,穿着朴素的官服,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接着,“泥途滑滑石巉巉”描绘了赈济途中艰难的行进环境,泥泞的道路与险峻的岩石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救灾工作的不易。

“急援野莩填沟壑,敢避行难似陇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灾民深切的同情与救助的决心。面对大量饥民濒临死亡的困境,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救助行动中,不畏艰难险阻,展现了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春气顿回萎草木,长林惊见古松杉”则通过自然界的复苏景象,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回归。春天的气息让枯萎的草木重新焕发生机,古老的松杉在茂密的森林中挺立,预示着灾难之后的重生与繁荣。

最后,“一夫弗获真吾愧,谁道鲁山非傅岩”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帮助所有受灾民众的内疚之情,同时也对社会救助体系提出了反思。他意识到,尽管尽力而为,但仍有部分人未能得到及时救助,这让他深感遗憾与自责。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救助机制的批判,提出疑问:难道鲁山(这里可能借指灾区)就真的不是傅岩(古代传说中的贤者所居之地,常用来比喻理想之地或理想的社会)吗?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还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理想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的作品。

收录诗词(99)

吴澄(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字伯清。[1-2] 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曾著《列子解》,今已佚

  • 字:幼清
  • 籍贯: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属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
  • 生卒年: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

相关古诗词

送几泉石上人南归

春风吹醒泉石梦,一锡飞来到日边。

世界空花俱幻尔,家山老木故依然。

飘飘去住云归岫,处处圆明月在天。

亦欲从师了耕种,县南村外有良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九皋亭

亭皋界分与天宽,小小园林望转安。

门外图书聊作府,庭前花卉静宜栏。

清怀不遣尘埃到,好句留将久远看。

放鹤从教云里去,也应回顾此江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道山作

回环湖水带溪湾,彷佛瀛洲海岛间。

地上云烟接天界,壶中日月照人寰。

百年竹木青春在,一院香风白昼閒。

只怕名缰牵引出,双成怅望几时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山水手卷

家在江南山水村,黄尘陌上两眸昏。

偶然此景梦中见,归路迢迢欲断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