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一)

上不见天,下不见地。畐塞虚空,无处回避。

为君明破即不中,且向南山鳖鼻。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禅宗风格,表达了对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上不见天,下不见地。畐塞虚空,无处回避。”这四句,描绘了一种超越常规感知的境界,暗示了在极高的和极低的维度中都找不到界限,整个空间都被充塞,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这种描述充满了神秘感和哲学意味,引导读者去思考宇宙的无限性和存在的本质。

接下来,“为君明破即不中,且向南山鳖鼻。”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前一句“为君明破即不中”似乎是在说,即使解释或理解了这个境界,也未必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暗含了对真理追求的复杂性和不可达性。后一句“且向南山鳖鼻”,则可能是一种隐喻,指引着寻求者去探索未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或许南山鳖鼻象征着一个隐秘而深邃的精神世界,需要勇敢地去探索和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探讨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我存在的深层疑问,以及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它鼓励读者跳出日常的局限,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和体验生命的意义。

收录诗词(2)

释大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乾坤肃静,海晏河清。风不鸣条,雨不破块。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形式: 偈颂

偈五首(其一)

雨后鸠鸣,山前麦熟。何处牧儿,骑牛笑相逐。

莫把短笛横吹,风前一曲两曲。

形式: 偈颂 押[屋]韵

偈五首(其二)

衲僧现前三昧,释迦老子不会。

住世四十九年,说得天花乱坠。

争似饥餐渴饮,展脚堂中打睡。

形式: 偈颂

偈五首(其三)

诸人知处,山僧尽知。山僧知处,诸人不知。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

形式: 偈颂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