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首(其二)

衲僧现前三昧,释迦老子不会。

住世四十九年,说得天花乱坠。

争似饥餐渴饮,展脚堂中打睡。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展现了对传统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首句“衲僧现前三昧,释迦老子不会”,以“衲僧”指代修行者,暗示了佛法的直接体验与领悟。这里的“前三昧”指的是佛家修行的三种境界,即定、慧、解脱。而“释迦老子”作为佛教的创始人,却未能完全领会这种直接的体验,形成了一种反差,强调了佛法的直接体验超越了文字和理论。

接着,“住世四十九年,说得天花乱坠”是对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的描述,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佛陀说法的广泛和深入。然而,这种说法的繁复与丰富,并未触及佛法的核心体验,形成了与前一句的呼应,进一步强调了直接体验的重要性。

最后,“争似饥餐渴饮,展脚堂中打睡”则是对佛法真谛的直接揭示。这里将佛法的实践比作“饥餐渴饮”,意味着修行者应该直接面对生活中的需求,通过满足这些基本需求来体验生命的本质。而“展脚堂中打睡”则是一种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在日常生活中放下一切杂念,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真正的解脱,是超越了繁琐教义的直接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地探讨了佛法的实践与体验,强调了直接体验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真理的可能性。它不仅反映了禅宗对于佛法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对于生活智慧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

释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五首(其三)

诸人知处,山僧尽知。山僧知处,诸人不知。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偈五首(其四)

一境谁相到,翛然绝点尘。

天花莫狼藉,吾匪解空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五首(其五)

樵夫跣足下层峦,大笑渔翁溪上寒。

山色横担廛市去,家家门底透长安。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韶石渡头,舟横野水。汾阳浪里,棹发孤烟。

云月无私,溪山岂异。一言合辙,千里同风。

八千弟子今何在,万里山河属帝家。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