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真佟士明

佟郎居上京,阅人如风花。

拈笔写其似,千岁留英华。

迩来七十年,将相纷在目。

来者有如此,往者那可续。

昔我初北游,面白鬓如鸦。

点染烦粉墨,华星映丹霞。

今如雪中松,苦硬杂苍白。

却视当年容,邈如不相识。

不识当如何,临风且长歌。

黄云接河汉,白雪漫陂陀。

乞身愿归老,吴蜀山总好。

赠君千黛螺,翠色秋可扫。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赠写真佟士明》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时光流转、人生变迁的主题。

首句“佟郎居上京,阅人如风花”,以“佟郎”为引子,描绘了佟士明在上京的生活中,如同欣赏风中飘落的花瓣一般,快速而频繁地接触和了解各种人物,体现了他广泛的人脉和丰富的社会经验。

接着,“拈笔写其似,千岁留英华”两句,赞美了佟士明的技艺高超,能够通过画笔捕捉人物的神韵,使他们的形象得以长久流传,留下不朽的艺术价值。

“迩来七十年,将相纷在目”则转而描述时间的流逝,七十年间,无数的将相人物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深远影响。

“来者有如此,往者那可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追忆,暗示了艺术创作与个人经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在时间长河中的独特价值。

接下来,诗人通过“昔我初北游,面白鬓如鸦”与“今如雪中松,苦硬杂苍白”的对比,描绘了自己从年轻到年老的变化,以及岁月在面容上的痕迹,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创作对于个人成长的见证作用。

“却视当年容,邈如不相识”一句,表达了对过去自己的怀念与距离感,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我认知的变化。

最后,“不识当如何,临风且长歌”表达了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释然,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

“黄云接河汉,白雪漫陂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乞身愿归老,吴蜀山总好”表达了诗人希望晚年能归隐山林,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

“赠君千黛螺,翠色秋可扫”则是诗人对佟士明的赠言,以“千黛螺”比喻珍贵的艺术作品,希望这些作品能在秋天的翠色中被人们欣赏和传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人生、艺术以及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友情和艺术传承的珍视。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寄陈众仲助教上都作

学省足清昼,词垣惊早秋。

美人隔河汉,落月在高楼。

持衣未成曲,吹笛不胜愁。

还趋鳷鹊观,别制鹔鹴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商德符华山图

昔祠云台馆,行穿御阶柏。

夕阴岚气深,重碧照行客。

独访张超谷,渐觉岩险迫。

冰生玉井头,日射仙掌侧。

岂无铁锁悬,翻身若飞鹘。

恐烦华阴令,不奈昌黎伯。

王事况有程,车马何忽忽。

流观终南山,周览天府国。

尔来十七年,欲往不再得。

山河想邈悠,伤残转萧索。

摩挲商老图,彷佛希夷宅。

高哉莲华峰,白云澹秋色。

形式: 古风

赋茅山道士云松巢

昔年李太白,庐山思结巢。

褰云自天上,和鹤止松梢。

道士潘闲远,高居古大茅。

诵经门卧虎,看剑石眠蛟。

飞步脱凫舄,长吟吹凤匏。

九江揽秀色,许尔作神交。

形式: 排律 押[肴]韵

题李溉之学士白云半閒

山中多白云,何由到城邑。

招之恐不来,欲揽遽无迹。

栖檐候晨光,纳牖作秋色。

用冲不为盈,常住宁若客。

分张任苍松,散落还白石。

日照香炉峰,月射仙掌侧。

有恩封一乡,与子当共食。

形式: 古风